健康是人生第一財富。自古以來,健康長壽是每個人的愿望。尤其是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物質生活水平提高、精神文明生活不斷豐富的今天,健康長壽是人們的理想和追求。然而,現代人的健康面臨四大隱憂:快節奏的生活、繁重的工作壓力,導致70%的人處于“亞健康”狀態;過度注重衛生、舒適,過度自我保護飲食養生,導致身體與病原體接觸的概率減少,抵抗力大大降低;環境污染和生態失衡對人類生存和繁衍構成巨大威脅;便捷的交通和頻繁的出行大大增加了疾病傳播的機會飲食養生,新的病原體不斷“脫穎而出”。我們該如何準備?除了運動、心理調節等方法外,更重要的是飲食。古人云:“養生之道,莫先于食”。合理的飲食可以使人強壯、長壽。飲食不當是導致疾病和早衰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們的祖先早在 2000 多年前就已經認識到飲食和健康的重要性。唐代名醫孫思邈十分重視飲食養生。他認為,食物可以祛邪安神、提神養血,最有保健作用。清代名醫王孟英說:“養生沒有什么奧秘,就是調節飲食”。進一步揭示了健康長壽的秘訣在于調整飲食。飲食是人類維持生命的基本條件。要使人們過上健康、快樂、精力充沛、智慧的生活,不僅僅滿足于吃飽肚子,還必須考慮合理配制飲食,保證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素的攝入。攝入充足、均衡,能被人體充分吸收利用。自然界的變化也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人體。中國歷代養生專家都強調,人們的生活方式必須適應四時的變化。四時養生的關鍵在于順應陰陽的變化。人的五臟六腑與四時的變化完全相關。春氣主于肝,夏氣主于心,秋氣主于肺,冬氣主于腎。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就已經指出了四時養生的方法,而這些方法也遵循四時陰陽增減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