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節是什么意思
上巳(sì)節俗稱三月三,是漢民族傳統節日。該節日在漢代以前定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來固定在夏歷三月初三。上古時代以“干支”紀日,三月上旬的第一個巳日,謂之“上巳”。“上巳”一詞最早收錄在漢初的文獻里,《周禮》鄭玄注:“歲時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類。”魏晉以后,上巳節的節期改為農歷三月初三,故又稱“重三”或“三月三”。
上巳節是干什么的?
古代每到這一天,人們都到水邊洗滌污濁,以祓除不祥,稱為“祓禊”。據《晉書·.禮儀》上記載,“漢儀季春上巳,官及百姓皆禊于東流水上……”除此之外,祓禊還有祈求生育之意。相傳商部族的祖先契就是其母祓禊后所生。《史記·殷本紀》記載,“殷契,母曰簡狄,有娀氏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后世甚至尊簡狄為生育之神。
除在水邊祭祀、沐浴之外,人們還宴飲行樂、踏青郊游。如杜甫《麗人行》:“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該節日由來:
古時代上巳節是“祓禊”的日子,有在水濱舉行祓除不祥的祭禮習俗。上巳節由來久遠,有歷史,乏記載。“上巳”一詞最早收錄在漢代的文學作品里。魏晉以后,上巳節改為三月三,逐漸成為水邊飲宴、郊外游春的節日。
有說法認為上巳節起源于蘭湯辟邪的巫術活動,以驅除邪氣。當蘭湯沐浴成為一種辟邪法術時,這種沐浴活動就必須由專職的女巫進行組織和領導。
上巳節起源于蘭湯辟邪的巫術活動,在這項活動中,蘭草被用作靈物。蘭草有香氣襲人的特點,古人在舉行重大祭神儀式前,須先期進行齋戒,其中包括采用當時最好的沐浴方式——蘭湯沐浴。沐浴用蘭湯,區別僅在于蘭湯沐浴是個人行為,多在室內,并可隨時實施,祓禊則是集體活動,必在河濱,并須定時舉行。
另有一種觀點認為上巳節起源于先民的生殖崇拜活動。如陶思炎指出,祓禊活動本是男女春日相歡、婦女祈孕的信仰行為,而持蘭草或香薰草藥沐浴,都是喚起欲的作用。水是神秘的感生物質,婦人臨河不僅欲洗去冬日的塵垢,同時也盼觸水感孕而得子。這種與原始的宗教相關的近水祝殖信仰,當是三月上巳日祓禊風俗的真正緣由(《風俗探幽》)。
還有認為上巳節是起源于紀念軒轅黃帝的節日。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原地區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
節日其他叫法:
女兒節
三月三又叫女兒節,也叫“桃花節”,是一種古代漢族少女的成人禮,一般在這個日子舉行成人禮“笄禮”。女兒們“上巳春嬉”,臨水而行,在水邊游玩采蘭,穿上漂亮的衣服,踏歌起舞,以驅除邪氣。而且女子春天最愛在水邊游玩。
與日本女兒節的區別,日本女兒節也在三月三,又叫“雛祭”。因為舊歷3月3日是桃花盛開的時節,因此又有“桃花節”的叫法,是中國隋唐時期傳入日本的,但是不一樣的是,日本給幼年的小女孩也過節,主要針對幾歲的小女孩,中國則更側重未出閣的妙齡少女,這天,大人開始裝扮家中的小女孩,皆盛裝打扮,由媽媽領著互相串門,頭戴石榴花避邪求福。
中國的情人節
這是中國的情人節,記載于《詩經》中,比西方情人節早了1000年。先秦以后,三月三情人節在各代延傳開來。至唐朝,杜甫那句“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更將其搖曳綺麗之風情烘至高處。自宋以后,理學盛行,禮教漸趨森嚴,三月三情人節風俗在中國文化中漸漸衰微。三月三里浪漫的情愛、美好的愿景,以及曲水流觴的雅趣,至今蕩然無存。
上巳節的主要活動之一就是男女相會,即男女表達愛慕之情的“情人節”。《詩經·鄭風·溱洧》有云:‘溱與洧,瀏其清矣。士與女,殷其盈矣。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勺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