閏年閏月什么意思 閏年閏月是怎么回事
閏年閏月是公歷出現閏年的年份,農歷也出現了閏月,這就是閏年閏月,也叫作雙閏年。閏年閏月是由于中國公歷和農歷并行導致的,閏年是公歷歷法產生的,閏月是農歷歷法置潤導致的。
“閏年”。我們通常所說的一年365天,其實是個約數,準確的數字應是365.2422日。那么一年365天,就與實際的一年相差O.2422日,這樣四年之后就比實際的一年少了近一天。為了彌補這個差值,歷法中規定,4年設一閏,即能被4整除的年份為閏年,另附加規定,凡遇世紀年(末尾數字為兩個零的年份),必然被400所整除才算閏年。陽歷閏年的二月有29天,2月29日為閏日,陽歷閏年有366天。
閏月,是一種歷法置閏方式。在亞洲(尤其在中國),閏月特指漢歷(民間亦稱農歷)每2至3年增加的一個月。為了協調回歸年與漢歷年的矛盾,防止漢歷年月與回歸年即四季脫節,每2至3年置1閏,古代曾采用19年置7閏的閏周,到唐代的《麟德歷》時廢除了固定閏周,采用無節令月置閏,因此是該閏時置閏。
雙閏年是怎么回事
中國公歷和農歷并行的現狀還是跟國際接軌造成,在古代,世界都是以農業生產作為主要的收入來源,因此歷代統治者和老百姓都非常重視歷法,由由于古代交通不便,因此世界各地產生了很多歷法,僅僅中國各朝代的歷法就達到幾十種,當然有些只是小的改動,少數民族也有自己的歷法,如、彝歷、傣歷、羌歷、和藏歷是使用比較廣泛的歷法。
中國與國際接軌還是在民國建立的時候,1911年,中華民國建立以后,改用公歷,定公歷的1月1日為元旦,而農歷的正月初一為春節,原因是“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歷,所以便統計”,也就是說用公歷是為了跟世界接軌,便于統計,而使用農歷則是為了農業生產,這是中國使用公歷的開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基于同樣的理由,也沿用公歷和農歷并行的方式,這才有了雙閏年的基礎,如果只使用一個歷法,那是沒有雙閏年的。
潤哪一個月由二十四節氣決定的
農歷閏哪個月?決定于一年中的二十四個節氣。
我國農歷將二十四個節氣分為十二個節氣和十二個中氣。
現行的置閏方法是兩個冬至之間,如僅有12個月則不置閏,若有13個月即置閏。置閏的月從“冬至”開始,當出現第一個沒有“中氣”的月份,這個月就是閏月,其名稱是在前個月的前面加一個“閏”字。
農歷以月亮為周期(陰歷),十二個月歷總共有354.3672天;再配合年歷(陽歷),年歷則是根據地球公轉所形成的四季變化而得的周期所編制。而月歷較年歷短,兩者相差了10.875天,因此,便要每19年相差206.625天,等于6.997075個朔望月。而決定哪一個月做閏月,則依24節氣而定,農歷月份通常包含一個節氣和一個中氣,如驚蟄/春分等等,若某農歷月份只有節氣而沒有中氣,歷法便會把該月作為上個月的閏月。以2006年為例,農歷七月之后正好有一個只有節氣而沒有中氣的月份,因此便置閏七月來調整誤差。
二十四節氣在農歷中的日期是逐月推遲的,于是有的農歷月份,中氣落在月末,下個月就沒有中氣。
一般每過兩年多就有一個沒有中氣的月,這正好和需要加閏月的年頭相符。所以農歷就規定把沒有中氣的那個月作為閏月。
例如2001年05月21日,農歷辛巳年四月二十九,是中氣小滿。再隔一個農歷月后,06月21日農歷五月初一才是下一個中氣夏至,而當中這一個農歷月(2001年05月23日——2001年06月20日)沒有中氣,就定為閏月。因為它跟在四月后面,所以叫辛巳年閏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