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天艾灸灸哪里
常灸穴位有大椎、命門、腎俞、氣海、關元、足三里、涌泉等。一次艾灸穴位不能太多,一般一天建議不超過5個穴位。
具體穴位功效:
補中益氣:腎俞、中脘、氣海、足三里、三陰交、太淵
五臟俱補: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腎俞
呼吸系統:風門、身柱、肺俞、足三里
消化系統: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陽陵泉
神經系統:大椎、身柱、腎俞、足三里
生殖系統:大椎、身柱、腎俞、足三里
最佳艾灸量:
艾灸應該考慮天時、地理、氣候等因素的影響來定灸量,如冬天灸量宜大,才能祛寒通痹,助陽回厥;夏季宜少灸或輕灸,才不會造成上火傷陰。北方風寒凜列,灸量宜大;南方氣候溫暖,灸量宜小。
不同的年齡、體質和性別,其陰陽氣血的盛衰及對灸的耐受性也是不同的。老年或體弱的人使用保健灸,灸量宜小,但須堅持日久;
而壯年者隨年齡由小至大而遞增壯數。
至于灸的程度,施灸后應以自覺溫熱舒暢,直達深部,經久不消,停灸多時,尚有余溫,才算到家。《醫宗金鑒》認為:“凡灸諸病,必火足氣到,始能求愈。然頭與四肢皮肉淺薄,若并灸之,恐肌骨氣血難堪,必分日灸之,或隔日灸之,其艾炷宜小,壯數宜少。有病必當灸巨闕、鳩尾二穴者,必不可過三五壯。背腰下皮肉深厚,艾炷宜大,壯數宜多,使火氣到,始能去痼冷之疾也。”因此,不管灸治哪個穴位,都要“足量”,熱力要能夠深入體內,直達病所。為了防止施灸時出現的痛苦,提出可以隔日灸,還視病情的深淺輕重、穴位的位置來決定艾炷的大小和壯數。
艾灸完艾條沒有用完如何處理?
艾條最好不要截斷,那樣很浪費,熄滅的辦法最好不要用水,不然下回使用要等很久。我介紹一種既安全又省事的方法:找一個二兩裝空小酒瓶,想熄滅艾條時,把艾條燃燒的部分直接放入瓶口,兩分鐘很快就熄滅,下回想接著用的時候也很好點燃。方的瓶子不會滾動,也很穩。所以很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