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爾邦節歷史故事 古爾邦節的由來傳說
有一次,先知易布拉欣做了一個夢,夢中真主命他將兒子易司馬儀殺掉供獻祭。于是,他就去問兒子是否愿意。兒子順從地請父親奉命行事,因這是真主的旨意。為減輕父親的痛苦,以便順利地執行真主旨意,易司馬儀勸父親把他捆緊些,用快刀對準他的喉嚨,一刀將他了結。還請父親先將他的衣服脫下,以免血濺到上面,母親看見了會悲傷的。
易卜拉欣聽罷,把兒子抱在懷中,親吻不止。魔鬼曾三番喬裝打扮,以花言巧語破壞挑撥,父子兩人意念堅定,三次用石頭擊退魔鬼,使其陰謀不能得逞。朝覲中的投石,即紀念這一事件,表示愿以古代先知為榜樣,忠誠于真主,忠誠于堅定信念,勇于為信仰獻身。
正當易布拉欣把刀對準兒子的咽喉用力砍下去,卻怎么都砍不動,原來真主已退去了刀刃。
易司馬儀便讓父親把他的臉朝地,以免父親看見他的臉不忍下手。父親按他的話做了,再次舉刀對著易司馬儀的脖子砍下去,仍是砍不動。易布拉欣不知所措,突然身邊出現一只很壯的綿羊。原來是真主犧牲天園中的綿羊來救贖易司馬儀,并默示易布拉欣將這頭羊作為易司馬儀的替身殺了。此后,所有的穆斯林為了紀念這件事,并表示感謝真主,每年都在這一天宰牲獻祭,這就是宰牲節的來歷。
古爾邦節的哲理和意義
1、親近安拉:通過獻牲的善功來拉近仆人與安拉之間的距離,密切主仆之間的聯系。
2、博取安拉的喜悅:阿伊莎(愿主喜之)傳述,安拉的使者(愿主福安之)說:“阿丹的子孫在宰牲之日所干的善功沒有比宰牲流血更受安拉喜愛。”(提)
3、求得安拉的回賜:阿伊莎(愿主喜之)傳述,安拉的使者(愿主福安之)說:“在復生日,人們所獻的牲畜‘古勒巴尼’帶著角、毛、蹄子而出現,在它的血滴到地面上之前,獻牲者在安拉那里已得到一席之地。所以你們當為獻牲而心情愉快。”(提、伊)
4、復興伊卜拉欣圣人的圣行,并記念他;
5、仿效易卜拉欣圣人忠于安拉的精神:“他倆既已順服安拉,而使他的兒子側臥著。我喊叫說:易卜拉欣啊!你確已證實那個夢了。我必定要這樣報酬行善的人們。”(37:103—105)因為他對安拉的忠誠,最終得到安拉的眷顧而以羊代替了其子:“這確是明顯的考驗,我以一個偉大的犧牲贖了他。”(37:106—107)
6、學習易斯瑪儀圣人孝順父親的美德:“他說:‘我的小子啊!我確已夢見我宰你為獻牲。你考慮一下!你究竟有什么意見?’他說:‘我的父親啊!請你執行你所奉的命令吧!如果安拉意欲,你將發現我是堅忍的。’”(37:102)
7、歡度節日:通過營造節日的氣氛,用古勒巴尼的肉來改善生活,讓家屬、鄰居、親朋好友共同分享來自安拉的恩惠和穆斯林大家庭的溫暖。穆斯林的節日要體現出吃喝玩樂。歐格白·本·阿米爾傳述:安拉的使者(愿主福安之)說:“阿拉法日、宰牲日及曬肉節的幾日是我們伊斯蘭人的節日,是吃、喝的日子。”(達)
8、感恩:以獻牲的實際行動感謝安拉給人類的一切恩惠。比如:安拉為人類制服一切動物,目的就是為了讓人類享受,這是安拉的恩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