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現代科學醫療水平也越來越先進。老年人關心的問題不再只是溫飽問題,更多的是自身健康問題。現代醫學認為,健康不僅意味著擁有強健的身體,能夠抵抗各種疾病的侵襲,而且意味著擁有良好的精神狀態、心理平衡和調節能力,以應對現代社會各種不良心理刺激,提高工作表現。適應性。當前,社會人口老齡化現象日益明顯。老年人口數量不斷增加養生保健指南,他們對健康的需求也不斷增加。很多老年人也希望通過學習和自己的實踐來實現自己的保健,做到“未病先行,治病未病”。做好老年人保健工作,不僅有利于老年人自身健康長壽、提高生活質量,也有利于社會的穩定和發展。
《老年常見病的針灸推拿防治》是《上海名中醫大師養生保健指南系列》之一。本書以博大精深的中醫理論體系和上海名中醫的長期臨床實踐經驗為指導。通過總結,希望能夠幫助一些需要中醫自我保健的老年朋友增強體質,防治疾病。本書內容豐富,實用性強。它力求易于閱讀、理解和操作。內容涵蓋常見老年疾病和流行的自我保健知識和方法。擁有這本書在手,就像擁有了一位可以隨時查閱的中醫家庭保健顧問。可以為有一定文化修養、熱愛中醫的老年人提供良好的保健指導。
老年病基礎知識、家庭保健常用的針灸推拿方法、常見老年病的中醫針灸推拿保健方法……這些知識你都可以在本書中找到答案!
先看精彩內容
老年人習慣性便秘的預防和護理方法
艾灸
選穴:①脾俞、腎俞、大腸俞; ②天樞、氣海、關元、三陰交。
操作方法:兩組穴位交替使用,每日灸一次,依次灸各穴位10~15分鐘,直至局部皮膚出現紅腫。
療程:10次觀察效果。休息3天后即可繼續艾灸治療。
拔罐
選穴:脾俞、胃俞、腎俞、大腸俞、關元俞。
操作方法:患者俯臥,將罐子吸拉在穴位上,留罐5~10分鐘,每周3次。
治療:10次后觀察療效,中間休息1周,然后繼續治療。
刮痧
選穴:脾俞、胃俞、腎俞、大腸俞、關元俞。
操作方法:俯臥,從脾俞刮至關元俞。手法不要太重,產生局部煞就足夠了。
治療:6次后觀察療效,中間休息1周,然后繼續治療。
耳壓
選穴:大腸、三焦、肝、脾、腎。
操作方法:檢測選定穴位上的敏感點后,貼上帶有磁珠或望不流星子的耳穴貼,每次取一個耳穴。指導患者每天按壓 3 至 4 次。每隔一天涂抹一次,交替耳朵。
治療:10次后觀察療效。間隔5~7天即可繼續治療。
穴位貼敷
選穴:神闕。
藥物組成:生大黃、芒硝各9克,厚樸、枳殼、豬牙皂各6克,冰片3克。
操作方法:將以上藥物研成細粉,每次服3~5克,加蜂蜜調成糊狀,敷于神闕穴上,用膠布固定,每2~3天換藥一次。
治療:治療6次后觀察療效。
按摩
選穴:尾、骶。
操作方法:端坐于床上,雙手半握拳頭,以手背自上而下揉搓骶骨至尾骨50次,然后用雙手中指、無名指指腹揉搓從骶骨到尾骨上下約30次,最后輕輕用手掌再揉搓20次,直至皮膚感覺微溫。每天一次。
治療:10次后觀察療效。
飲食療法
黃芪當歸瘦肉湯
原料及制作方法:當歸5克,黃芪30克,瘦肉100克。加適量水,大火煮沸,然后小火煮30分鐘。
用法:調味溫服,每日一次,與肉、湯同服。
功效:益氣養血,適用于氣血兩虛所致的便秘(虛寒便秘)。
冷姜菠菜
原料及制作方法:菠菜250克,生姜25克,醬油15克,香油3克,鹽2克,味精1克,醋1毫升,花椒油1克。將菠菜洗凈切段,加入調味料拌勻即可食用。
功效:潤腸通便,適用于熱性便秘。
老中醫的話
老年人習慣性便秘主要是由生活、飲食、排便習慣改變以及心理因素引起的。患者應在上述方面積極調整,養成規律的生活、飲食、排便習慣。
同時,多吃有利于排便的蔬菜和水果,增強腸道蠕動,適當喝水,禁食或少吃辛辣食物。
此外,合理的運動和良好的心態對病情的改善也有積極的作用。注意多鍛煉身體,少熬夜。
溫馨提示
本病有虛實兼有,或虛實混合,以虛證為主。中醫注重補氣、養血、滋陰、清熱、通便。老年人氣血較虛,治療本病時不宜用重瀉藥,以免損傷正氣。
艾灸、拔罐、刮痧、耳穴按壓、穴位貼敷、特定穴位按摩等,可以疏通經絡,協調氣血,增強腸道蠕動,促進排便。
西藥治療本病可有效緩解癥狀,但不宜過多使用瀉藥。
上海著名中醫專家系列養生指南
《上海中醫名家養生指南叢書》是由上海市老教授協會、上海中醫藥大學老教授協會、復旦大學出版社協商策劃編寫的叢書。該叢書的出版得到了李從愷先生的大力支持。該叢書的主編施奇教授曾多次獲得國家和上海市科技進步獎。還榮獲“上海市勞動模范”、“上海市教書育人標兵”等榮譽稱號。他是上海著名、德高望重的中醫科學家、著名中醫。積累了豐富的中醫臨床經驗。
該系列叢書共11冊,內容涵蓋中醫血液科和中醫男科。常見疾病和綜合癥作為章節標題。首先簡單介紹“疾病概述”,包括臨床表現、診斷依據、發病原因、常規治療及預后等。等待中西醫知識。針灸保健包括中風、老年病、脊椎病、白領、準媽媽等。按摩包括小兒推拿、功法、手法、藥膏等,以中醫基礎理論和經絡理論為指導養生保健指南,對常見的經絡、腧穴、及操作方法進行了詳細介紹。其次,注重“健康指導”,包括發病前預防和發病后保養兩部分:前者針對常見病證的病因,如感受外邪、體質虛弱、情志內傷、飲食失調、起居不慎、稟賦虛寒等,提出預防該病的具體措施和方法;后者根據疾病的主要臨床表現、發病機制和預后提出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如藥物護理、情緒護理、日常護理、飲食護理、運動護理等。 、按摩、護理等。
本系列叢書的寫作原則通俗易懂,深入淺出;注重養生,強調實用。力求權威性與通俗性相結合,做到以中文為主、中西并重、圖文并茂。
(菖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