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和褔是同一個字嗎 褔和福有什么區別
不是。褔,拼音是fù,解釋為充滿、副貳、相稱,符合、量詞。區別于‘福(fú)’,形似‘福’但意卻不相近。很多人會把‘福’和‘褔’混淆。
福:fú
1、幸福;福氣(跟‘禍’相對):——利ㄧ享——ㄧ造——。
2、舊時婦女行‘萬福’shu禮:——了一——。
3、(Fú)指福建:——橘。
4、(Fú)姓。
福,漢語常用字,讀作fú,最早見于甲骨文,其本義是(神祖)保佑,即《說文解字》中的“佑也。”后引申為富貴壽考等齊備、福氣等。
褔:fù
1、充滿。
2、副貳。
3、相稱,符合。
褔,是一個漢語詞匯,拼音是fù,解釋為充滿、副貳、相稱,符合、量詞。區別于‘福(fú)’,形似‘福’但意卻不相近。很多人會把‘福’和‘褔’混淆。
關于“福”字起源:
“福”字的起源:在甲骨文中,“福”字為“雙手舉酒祭天”的象形文字,意思是會意雙手捧著一樽酒在祖先的神主前祭獻,求得神主保佑。
古代祭祀是為求得上帝或神祖的保佑,祭祀后要把祭品分別送人叫“致福”、“歸福”。
古書中常說人的“五福”是:長壽、富裕、康寧、修好品德、考終命。
“福”字的演變之路:
“福”字,最早見于甲骨文。早期文字具有圖畫性的特點,象形性很強。甲骨文中的“福”字為合體會意字,與祭祀祈禱有關。此時的字形設計中,“示”為“祭祀”,“酉”表“酒壇”,而類似雙手的構型,則代表巫師向祭壇獻酒。
與甲骨文相比,金文時期,“福”字的圖繪成分相對減弱,構字方式較為統一。此時的“福”字,均省去了雙手,但主要表意的“示”和“酉”仍得以保留。
篆字初期,“福”字的結構進一步簡化和穩固,筆畫也變得圓潤,“方塊字”的結構更為明顯。從此開始,“酉”字訛傳為“畐”字,同時,“畐”有“滿”之意,與“示”字合起來,就是盛滿貢品供奉祖先或神靈,祈求得到庇護之意。
隸書時期,相對于小篆體而言,漢隸的“福”子結構不變,在書寫方便會略有不同,字形變得方正平直。在“福”字中,“畐”里的“口”和“田”的方直化比較明顯,而“示”略有變形,同時為楷體的“福”字奠定了基礎。
楷體對漢隸的改進表現在波挑收斂、折角圓轉。楷體的“福”字的“畐”承襲了隸書的形狀,只是將“口”和“田”原本分兩筆寫的上方一橫和右側一豎連在了一起寫,變成了橫豎勾。“示”字的變化較大,表現在上的一橫變成了一點,并且整體“福”字來說,左邊比右邊要窄,更利于書寫。
在這個“福”字上,寄托了古人祈求得到田地,以滿足溫飽需求和得到神靈保佑的愿望。后世則以“貼福”、“祈福”來表達對平安、幸福的渴望,祈求生活順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