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古爾邦節由來 回族古爾邦節是怎么來的
回族古爾邦節由來與伊斯蘭教的古代先知易卜拉欣向真主安拉獻祭自己兒子的故事有關,安拉被易卜拉欣的忠誠所打動,用羊代替了易卜拉欣兒子的獻祭,后來“獻祭節”被流傳下來,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稱的古爾邦節。
回族古爾邦節的叫法
古爾邦節的“古爾邦”在阿拉伯語中稱作爾德·古爾邦,或稱爾德·阿祖哈。“爾德”是節日的意思,我國寧夏南部山區等地的回族稱為“大爾德”,云南等地的回族稱為“小爾德”。
回族古爾邦節有著怎樣的歷史傳說
古爾邦節:開齋節后第70天,即伊斯蘭教歷的十二月十日,是伊斯蘭教傳統的年節——古爾邦節。
在我國,與伊斯蘭教密切關聯的回族把它當做自己的民族節日,并以各種方式熱烈慶祝。“古爾幫”,在阿拉伯語中稱作爾德·古爾邦,亦稱爾德.阿祖哈。“爾德”的意思是“節日”。“古爾幫”或“阿祖哈”,都含有“犧牲、獻身”的意思,因而又稱為“宰牲節”。
據古代阿拉伯宗教傳說:“先知”伊布拉欣夜里夢見了“真主”安拉,安拉啟示他要宰殺自己的兒子伊斯瑪爾乃以表示對安拉的虔誠。當伊布拉欣遵命執行而舉起刀子的一瞬間,安拉派遣行使帶著羊趕到現場,命令以宰羊代替獻子。從此以后,阿拉伯人便根據這一傳說定期宰羊獻祭。相沿成俗。伊斯蘭教創立后,承認先知伊布拉欣為圣祖,并把伊斯蘭教歷太陰年十二月十日定為“古爾邦節”。我國公歷與伊斯蘭教歷每年有十一天的日差,故每年古爾幫節的公歷日期不固定。
“古爾邦節”是伊斯蘭教重大的節日。節前,穆斯林們家家戶戶打掃得干干凈凈,忙于宰殺牛羊,精制糕點。獻牲的牛羊,要體態端正,無缺損,宰后的牲畜按傳統分成三份,一份施散濟貧,一份送親友,一份留自己食用,但不能出售。
節日這天,不吃早點,穆斯林們便沐浴禮拜;各家宰羊,殺駝或屠牛,分發貧民,接待賓客,饋贈親友。在清真寺里舉行聚禮,聽阿匐朗育《古蘭經》等教義。
有的成群結隊,到親友家中拜訪,主人按照傳統的禮節,擺出豐盛的筵席,大家同食羊肉、油食糕點和瓜果等,親密暢談,盛裝的青年男女盡清地在許多庭院中、廣場上載歌載舞,沉浸在無比歡樂之中。
回族古爾邦節吃什么
油馓子
油馓子是新疆維吾爾等民族的節日食品,形狀美觀、色澤黃亮、酥脆爽口。在古爾邦節和肉孜節上,家家戶戶的餐桌都有一盤黃澄澄的多層的圓柱形的油馓子。
烤馕
烤馕既是新疆各族人的主食,也是吉祥物和幸福的象征,更是維吾爾族飲食文化中別具特色的食品,至今已有2千多年的歷史。馕的品種大約有50多種,主要有肉馕、油喀、窩窩馕、片馕和芝麻馕等。
土馕
馕的種類有很多,除烤馕外,還有一種叫“土馕”的,在新疆,無論你走到哪里,都可以見到馕,吃到馕。在如此重大的古爾邦節上,自然也是少不了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