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婚:封建時代青年男女結婚全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方看準誰家姑娘,即請媒人(俗稱冰爺、紅爺、媒婆)前去說合。女方家長同意后再請陰陽先生"合婚",即以屬相互配看是否合適。如屬牛的和屬馬的、屬雞的和屬狗的不能相配等,理由為"青馬怕白牛,雞狗不到頭"。此舉亦屬包辦婚姻的主要內容,不知坑害了多少青年男女,今已徹底破除。
添箱:舊日民間男女結婚前,娘家人先擺酒席招待親友;客人帶著錢物上門祝賀,給陪嫁箱里增添嫁妝禮品,謂之"添箱"。這些赴宴者即為第二天嫁女時的送親客。
抱轎:舊時青年男女結婚時,男家用轎車子(有錢人家用騾、馬轎車,一般人家則用牛車,上面罩以半圓形席棚,棚上苫以紅氈)去接新娘,叫"娶親"。新娘梳洗打扮后,用紅布苫頭,由一中年男子抱上車,名曰"上轎"(抱轎人要用屬相相近的人,如虎、馬、豬、狗、兔、羊等,謂之"用相生")。把新娘接到男家后,再由此人抱下車送至新房。這種抱上抱下的過程,就叫"抱轎"。這一習俗,今已不存。
鬧房和鋪床:舊日青年男女成婚的當晚,鄰里男性青年即前來鬧洞房。這時新郎的父輩及哥哥均要回避(不能待在家里)。其鬧房活動大致與現在的情況相同。
鬧房結束后即有中老年婦女為新婚夫婦鋪床。她們把兩床被子摞在一起鋪開,被子的四角夾以核桃、花生、紅棗等,條件好的家庭還放以荔枝、桂圓等。她們一邊撒一邊念著"荔枝摻圓圓(桂圓),生下的娃娃穿藍衫(意為讀書做官);圓圓加荔枝,生下的娃娃有志氣"、"炕上放個箱箱兒,生下娃娃是雙雙兒;地下支個柜柜兒,生下孩子是對對兒"等語,讓新婚夫婦睡下后摸著吃這些干果,預祝他們早生貴子。新婚之夜懷孕的生下來被稱為"抑床兒女"。
回門、站八天及站對月:舊日男女成婚后的第三天,新婚夫婦帶著禮物到女方家探親,謂之"回門"(即姑娘婚后第一次回娘家)。回門時,女方家習慣以包餃子招待女婿,其中有四、五個餃子包有酸、甜、麻、辣、咸五味,意思是讓新郎不要罵人家的女兒,名叫"捏嘴餃子"。飯后即歸,不能久留。意為此次久待,以后姑娘就愛回娘家并長住不走。此習俗今仍沿用,但無什么科學道理。
姑娘結婚八天后,即有親戚(姑、姨、姐)或娘家人接回住上八天,以便休息,俗稱"站八天"。此習俗今已不存。
姑娘結婚一月后,即有丈夫送其回娘家住一月,俗稱"站對月"。這一習俗今已自然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