忌門:舊日民間小孩出生后,即將產婦門上掛上門簾,上綴紅布條,謂之"忌門"。鄰人親朋來家看見門上綴著紅布條,即止步不入其內。即使是自家人,若外出時間較長或遠道歸來,也應在院內或其它屋內"緩一緩"(休息片刻),方得入內。這一習俗本出于迷信,但卻保證了產婦休息,對預防疾病,使嬰兒健康亦有好處,至今仍然沿用。
洗三:嬰兒生下第三天,家人將產婦住房燒暖,由"守生婆"(接生老嫗)等人用熱艾水給嬰兒洗澡,謂之"洗三",這是嬰兒出生后的第一次洗澡。家中備以食品招待客人并自食,以示慶祝。此習俗至今仍然沿用。
坐月子和出月:舊日農村因生活、衛生條件差,婦女生育后即睡在沙炕上(把炕燒熱)休息、哺育嬰兒,俗稱"坐月子"。坐滿一月后,即將沙子掃去,換上干凈衣服,嬰兒自此日始也可抱往屋外,謂之"出月"。此種做法,極不衛生,今已絕跡。現在給小孩過滿月的活動,即由此而來。
周歲試物:也叫"抓周"。昔日當小孩周歲時,家中大人讓其穿戴整齊,室內放一小桌(炕桌),上擺錢幣、毛筆、算盤、牛鞭等物讓小兒試拿,全家大小在旁圍觀。若小兒先拿起牛鞭,好認為將來只能耕田務農;若先拿起毛筆,認為將來必定是讀書人。小兒無知,拿甚物品全憑興趣。大人以此來卜其未來前途,實屬荒唐可笑!但也是一種游戲,至今仍有人試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