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鼓子以名蘭州鼓子詞,是流行于蘭州地區的民間曲藝也是我國古老曲種之一。它以唱為主,有單檔、雙檔、三人唱之分;主要表演手法是唱和說,一般采用自彈自唱,講究說、嚎、彈、唱,演員的手勢和面部表情都要給聽眾以美感。
蘭州鼓子曲牌豐富,唱腔優美,風格高雅,韻味悠長,且鄉土氣息濃厚。目 前搜集到的曲牌約有一百多種,聲腔分為平調、鼓子、越調三種。伴奏樂器以三弦為主,揚琴、月琴、琵琶、二胡、板胡、梆子、小鈴、蕭、笛為輔。
傳統曲目分:贊頌祝賀類,詠物寫景類,民間傳說和歷史故事類。占主導地位的是民間傳說和歷史故事,如:《燕青打擂》、《林沖夜奔》、《三顧茅廬》、《G母刺字》、《拷紅》等?!饵S繼光》、《智截刑車》、《洪湖赤衛隊》、《江姐》、《子榮降虎》、《雷鋒》、《隴原英烈》、《風雪玫瑰》等為歌頌新時代英雄人物的曲目。
蘭州鼓子多在年節、喜慶、宴會、酒樓茶肆中演出。解放前,民間藝人李海舟傾注全力搜集、整理、研究蘭州鼓子,在酒樓茶肆中采集詞曲達千余段,并組織鼓子研究會。1962年8月,甘肅人民出版社出版《蘭州鼓子》一書,選編了27個曲段,80多個較流行的曲牌。1983年 3月,召開蘭州鼓子老藝人座談會,錄制部分曲子。1984年11月,成立"蘭州鼓子協會"。1985年11月,省文化廳商討成立"蘭州鼓子研究會"。1987年5月省人民出版社出版《蘭州鼓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