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
每年10月23日左右,太陽到達黃經210度時,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霜凍。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個節氣,意味著天氣漸冷,初霜出現。這是秋天的最后一個節氣,也意味著冬天即將開始。這時,夜間地面溫度突然降至0度以下。我國古代,霜凍分三期:“初期豺祭牲;二期草木枯黃;三期螫蟲蜇人”。
霜節期間有哪些民俗風情?
我國一些地區在霜凍季節吃紅柿子。據當地人介紹,這不僅可以御寒保暖,還能強筋健骨。是一種非常好的冷凍食品。泉州一位老人對于霜降吃柿子有句俗話:霜降吃丁柿,就不流鼻涕了。有的地方對此習俗的解釋是,霜凍之日必須吃艾草,否則整個冬天嘴唇都會干裂。
每到霜凍季節,福建、臺灣的鴨子賣得十分火爆,有時甚至供大于求。另外,有些地方這一天必須吃一些牛肉。山東有句農諺:暑到高粱,白露谷,霜來,拔蘿卜。
霜飲食與保健
霜降已進入深秋時節。五元素中,屬金。五季(春、夏、長夏、秋、冬)中,屬秋。人體五臟(肝、心、脾、肺、腎)中,屬肺。 。海慈醫療集團肺病科主任醫師王彥慶介紹,按照中醫的角度,四時宜五補(春以壯,夏以清,長夏以淡,秋季趨于平緩,冬季趨于溫暖)。在相互關系上,應以進補為原則,注意保暖、潤燥。食補時應分清食物的性、味、經。秋季是胃病、咳嗽易發的季節,也是支氣管炎等慢性胃腸病的多發季節。全身性疾病容易復發或惡化的時期。這時飲食要多樣化,飲食要適當,粗細要搭配,脂肪量要適當;甜食要少吃,鹽要限量,三餐要合理,飲酒要適量。
元代醫生胡思惠在《陰山正要》中說:秋季氣燥,宜食麻潤燥。因此,秋季養生應多吃芝麻、蜂蜜、銀耳、綠色蔬菜等軟質食物,以及生梨、葡萄、香蕉等富含水分的滋陰潤肺的水果。 。入秋后,蘿卜與人參競爭。蘿卜是家常蔬菜,也被認為是秋冬看家蔬菜之一。一、白蘿卜降氣止腹;其次,白蘿卜入肺,應秋季,“肺與大腸相和”。運動的。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藥補不如食補,而且即使是藥補也要根據個人體質來確定,不能亂吃,尤其是老年人,因為很多老年人體質虛弱,患有多種疾病。 ,因此,如果亂吃補品,不但不能保養身體,還可能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對于小兒保健,應順節氣收斂、下氣、潤燥、抑肺固肝、增酸減辛。另外,秋季應少吃辛辣的蔥、姜、蒜、辣椒,少吃生冷食物。建議多喝開水和豆漿。新鮮水果和蔬菜可以潤燥、緩解便秘,并且富含水分。適量食用可以補充體液。
秋季是柿子的收獲季節,但不宜空腹吃,因為柿子中含有大量的鞣酸和果膠。當你空腹時,它們會在胃酸的作用下與蛋白質、鈣等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形成高粘度物質。 ,與其他食物粘在一起,最終形成胃結石。此外,山楂、黑棗等還含有大量果膠和鞣酸。空腹吃太多也可能形成胃結石。
霜凍季節的健康食品:
1、栗子:栗子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的功效。此時它們是很好的補品。
2、梨:“性味歸經”,性涼,味甘微酸,入肺、胃經。具有生津潤燥、清熱化痰的功效。如果工作后口渴時吃梨,會給人一種清涼的感覺。酒后吃梨可謂是又甜又香,還可以解酒。
3、蘋果:“性味歸經”,性涼,味甘。具有生津潤肺、消食止渴的功效。關于蘋果的功效,西方有“一天一蘋果,醫生遠離我”的說法。我國蘋果產區還流傳著“飯后蘋果,老人比年輕人好”的諺語。
4、橄欖:“性味歸經”,性平,味酸甘。具有清肺、潤喉、生津止渴、解毒等功效。 《本草求真》:“橄欖為肺、胃之果,有生津止渴的功能,酒后咀嚼為佳。
5、銀杏:“性味歸經”,性平,味甘澀。入肺、腎經。具有收斂肺氣、平喘止咳、縮便止濁的功效。
6、洋蔥:“性味歸經”,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清熱化痰、降脂、降血糖的功效。洋蔥作為利尿劑、祛痰劑在民間廣泛流傳,也是西餐中不可缺少的高級調味基料。近年來醫學研究發現,洋蔥中含有甲苯磺丁脲這種降低血糖的物質,經常食用對糖尿病患者有益。
7、芥菜(雪里蕻):“性味歸經”,性溫,味辛。入肺、大腸經。具有清肺化痰、暖胃散寒的功效。適用于急、慢性支氣管炎,寒痰過多,咳嗽有白粘痰,胸膈悶悶者。
另外,大棗、豆腐、白菜、牛奶、胡蘿卜等可以健脾和胃;柚子、葡萄、橘子、菠蘿可補心、益氣、生津、止渴。海帶、紫菜、黑豆、黃豆、綠豆、紅豆、小米,可預防血管硬化,美容血管。
調整日常生活:
注意溫差。秋季養生,首先要注意日常調節。定期在相對寬敞的室內空間進行適當的活動,如做關節體操、踢腿、伸展腰部等。這不僅有利于舒展筋骨、順暢關節,而且還能開闊心胸。長時間在相對封閉的空間內不活動,會使人感到窒息、抑郁。隨著時間的推移,它會導致身體活動受限。
保持腳部溫暖,保護腸胃:
霜降后,天氣逐漸轉涼,晝夜溫差增大。特別注意腳部和腹部保暖,但不要過早穿上棉衣。 “秋凍”是指需要逐漸多穿衣服,才能對風邪有一定的抵抗力。女性要特別注意足部保暖。不要穿船形鞋和薄襪子,而要穿能遮住腳的鞋子或靴子,以防止腳受涼。
由于秋季出汗較少,有些人更換內衣的頻率也較低。事實上,秋季皮膚變得干燥、脫皮時,就應該定期清洗。老年人不宜穿硬底鞋。鞋子應該寬松一些,不要太緊。選擇透氣性和護膚性好的襪子。
心靈平靜,遠離秋天的悲傷:
從臟象學說來看,肺對應秋氣,肺氣虛的人對秋季氣候的變化特別敏感。秋風凜冽,花草樹木枯萎,萬物蕭條,常常使人內心感到悲傷、凄涼,很容易導致抑郁癥,所以我們也應該注意調節自己的心理健康。我們應該具備“心清神明,萬病防患”的養生品質,養成擺脫物質束縛、樂觀開朗、寬容豁達、淡泊平和、精神平靜的品格。保持內心平靜,以減緩秋季的寒冷氣氛。精神影響。
勞逸結合,抗寒能力強:
秋季,晝夜溫差變化較大。運動可以給身體帶來良性刺激,使人體體溫調節機制始終處于緊張狀態。有助于提高人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改善心血管系統的功能,更容易適應冬后的氣候變化。宜選擇輕松、溫和、活動量小的活動,如慢跑、散步、爬山、打太極拳等,并適時適度地進行。此外,還要順應“春困秋乏”的生理反應,保證充足的睡眠。每次練習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準備,注意動靜的合理安排。不宜過度勞累霜降養生,更不能經常大汗淋漓,這樣會漏陽氣,損傷陰津,削弱人體抵抗力。
霜養生注意3個注意事項和3個“懶事”
3預防:
預防秋燥:
深秋雖然霜季已至,但“秋燥”尚未完全消退。肺喜濕而惡燥,所以可以調整飲食:一是減少辛辣刺激物的攝入,二是盡量多吃一些滋陰潤肺、生津生津的食物,比如如梨、芝麻、蜂蜜、南瓜等。
預防秋季疲勞:
俗話說“春困秋乏”。秋季容易疲勞,很多人都有賴床的習慣。想要預防“秋疲勞”,首先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每天可以比夏季多睡一個小時左右,有助于平衡人體陰陽、收斂精神,有利于消除疲勞、增強免疫力。飲食宜清淡,油膩的食物會在體內產生酸性物質,加重困倦。
預防感冒:
霜降正是季節變換的時節。換季時節天氣變化,更容易發生感冒、咳嗽等疾病。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暖,早晚要外出,避免感冒。因此霜降養生,要注意適時添加衣服,尤其要注意雙腳的保暖。
秋季氣溫變化較大,應多備秋裝,如春秋毛衣、抓絨外套、薄毛衣等,并酌情增減。感冒的人應該待在家里,多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患有呼吸道疾病、胃腸道疾病、高血壓、腦血管硬化等疾病的患者,需要保持心情舒暢,適當減少外出。
3“懶”:
過懶惰的生活——經常伸展自己,懶惰以擁有一顆善良的心:
早起伸展身體是活動腰部和身體肌肉、放松脊柱的好方法。如果在寒冷的早晨起床過于著急,很可能會引起血液反流,對身體造成傷害,所以起床時要緩慢并注意起身伸展運動,這樣對健康有好處:
①有利于全身供氧:伸展時,人體的胸腔器官可對心臟和肺部產生擠壓,有利于心臟的充分運動,可以讓更多的氧氣供應到各個部位。組織和器官。
②使人更加清醒:伸展時,上身運動可以向大腦供應更多含氧血液,使人感覺清醒、舒適。因此,經常伸展運動、活動四肢有助于緩解疲勞。
③促進血液回流心臟:伸展運動會使大部分肌肉放松和收縮。大量積聚的血液會被驅回心臟,帶走肌肉中的一些廢物,消除疲勞。尤其是久坐的人,最好站起來伸展一下身體放松一下。
吃飯時要偷懶——細嚼慢咽,吃半小時:
許多人經常因為工作繁忙或匆忙而狼吞虎咽。這樣吃會影響人體營養吸收,對胃造成很大傷害。而且,尤其是老年人,每次吃飯的時間至少要二十分鐘。只有這樣,才能對身體有好處。只有讓腸胃偷懶,才能健康。
懶惰運動——晨練起晚,想不起來就不起床:
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他們睡得更少,醒得更早。老年人應根據季節和天氣早起。他們不必早起并強制鍛煉。但高血壓、冠心病患者最好不要晨練。
圖片來自網絡
供稿:Lisa Li,肺部疾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