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卷是我國民間流傳很廣的一種說唱文學,也叫"因果"或"說因果"。起于明末,源于變文、說經。它之所以能流傳至今,有其內在的文學和歷史價值。過去,念寶卷在我縣偏遠山區非常盛行。
寶卷的傳播主要是文字和口頭兩種方式。寶卷的文字傳播,不同于民間純屬口耳相傳的小曲小調、民歌民謠和傳說,它是一本本用文字記載的完整故事,由于受佛教功德說的影響,人們還把抄、頌、藏寶卷作為一種功德,競相輾轉借抄。口頭傳播俗稱"念卷",也就是說唱寶卷內容。念卷時間不限,但一般都在農閑或春節期間,特別是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最甚。念卷時,由一人主誦,另有聽卷的其中一人配合接唱,其他人集中精力聽誦。寶卷的作者,有民間藝人,有失意文人,也有寶卷愛好者。特別在交通不便、信息閉塞、文化落后時期,人們常常把念卷作為一種集聚交流、教育感化、文化娛樂的主要形式而積極參與,形成了自發聽卷的民間習俗,現在已很少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