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源瑤族的喪葬儀式:人死后,停尸床上,用濕毛巾給死者拭頭臉及四肢,然后整理穿戴之服飾(富者有壽衣,貧者只穿日常服裝)人殮,無其他陪葬品。治喪時請師爺二至六人做喪堂(死者生前已“度身”的做兩天,未“度身”的做一天),子女兒媳頭包白布,以示戴孝,并守靈一天,第二天出殯。
出殯時,棺不用木杠,由十余人將棺抬至肩上,徐徐而行,一師爺助手撒谷棺上,一女撐傘遮棺頭(死者無女則子代,無子則孫代,若死者絕嗣,則至親者代之,他人不得頂替),直至墓地。
啟行時,兩個師爺為先導,手執木斧棍棒,且行且擊。抬棺至墓地,放人墓穴后,不掩土,用杉樹皮蓋在棺面上即返。
歸家后,師爺作法事,其名目有:拜四方、跳神、接神、驅鬼、送神等。每一節目結束,均燒紙錢法碟,全部功課完畢后,所有紙灰,悉用一塊白布包起。此時師爺及其助手即將米缸、瓦碗和灰包,一并擔至墓穴邊上,一人將蓋棺的杉樹皮揭去,一人以鋤撬棺蓋的下端,一人把灰包丟入棺中,隨以土埋之。葬畢,米缸置于墳之東邊,碗全數堆放缸旁,并將出殯時導路之木斧二把,木棍四條,插于墳旁。一師爺喃呢咒語,吹角,燒紙錢畢,遂返。歸家舉行送神禮,同時將廳內所掛之榜文、白紙條等全扯下燒掉,撤去紙馬神像,孝子亦把頭上白布除下,喪堂儀式至此結束。
第七天為迎七喪禮。在晚上舉行,師爺坐在桌旁時,之后誦讀“家先單”一遍。喪葬儀式全部結束。孝子在一個月內不得理發。當年不得在家門口貼對聯。
三、四年后,即行檢骨人缸遷葬,至多不得超過五年。
孕婦難產及因烈性傳染病而死亡的,其尸體抬至野外,用十二捆柴架起棺材火化。若是被殺害或死因不明的,在案情尚未查清之前,則停尸不葬。
另外,還有一種“安龍”的儀式,凡認為村中人丁不興旺、六畜不安時,即要舉行“安龍奠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