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圖書”只是噱頭
再過兩個星期,”瑪雅人所預言的“世界末日”,2012年12月21日就要到了。電影中說人們只有花高價買一張諾亞方舟的船票,才有可能逃避災難。盡管沒人相信這些說法,很多人對此只是一笑而過,但 “末日”在書商那里卻成了一個絕好的商業噱頭。差不多從電影《2012》之后,各色“末日圖書”便橫行于世。
據《上海青年報》今日報道,目前,在各大書店中看到《末日愛國者》、《末日兇猛》、《瑪雅預 言書:2012世界末日》、《末日之雪》、《2012瑪雅預言真相》等幾十種“末日圖書”銷得都還不錯。其中僅關于“瑪雅預言”的書就有不下10種。隨著 12月21日的臨近,這些“末日圖書”也進入了生命倒計時。
“末日圖書”暢銷于一時,折射出的是時下“快餐文化”盛行的社會現象。末日圖書“命短”,與 書商壓根沒想讓書“命長”有關。“如果出版人都真相信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那么哪有心思推出這些‘末日’的書。書商、出版人之所以熱衷于經營這類 圖書,正是他們只追逐利潤而不顧文化品位的結果,部分圖書自降為“快餐文化”,其原因大抵如此。
在各種文化產品中,圖書因為內容容量大,制作周期長,成本相對高,所以付諸出版,歷來被看成 是一件十分嚴肅的事情,編輯審查一向都有相當高的標準。出版精品書、“不朽”的書也是很多出版人的遠大志向,可如今大多書商只要賺取一時的利益便會心滿意 足。于是,各種各樣迎合讀者對咨詢的一時需求或休閑娛樂需要的圖書應運而生。還有的,只是為滿足出書人的需要,這些出書人出于各種功利目的而出書,根本不 講圖書質量。這些出書人花錢買書號,推銷也是靠關系,致使許多毫無文化價值的精神垃圾泛濫。
圖書出版是一項重要的文化建設,凈化圖書市場,須從源頭做起。遺憾的是,掃黃風暴只是危及那些淫穢暴力類的精神砒霜,卻鮮有相關部門對于那些貌似有益無害其實是些無用的既浪費資源又吞噬了讀者消費能力的圖書的危害性給予足夠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