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理念
道家崇尚自然、安靜、無為,崇尚溫柔,以弱勝強,重視人和生命。這就是道家的養生哲學。春秋戰國時期的道教學說以老、莊為代表。老、莊是先秦時代的思想家,他們的哲學思想對中醫養生產生了重要影響。
道遵循自然
1. 宇宙本質
為什么所有的河流都會回歸大海?為什么春天過去了,冬天又來了?為什么月球繞著地球轉,地球繞著太陽轉道家養生,按照一定的規律自轉、運動幾千年、幾萬年、幾億年,不停歇?這就是宇宙和自然。
二、“道”的內涵
“道”是中國古代哲學思想中最深刻的哲學概念。它體現了自然界萬物的起源和運動變化的規律??傊?,《易學》旨在探討陰陽之理。 《易經》云:
“觀陰陽之變而成卦,以剛柔而成爻,和諧順從道德與理性道家養生,用最充分的理性來成就命運”。它的核心內容是講宇宙萬物變化的規律。 “道”是事物的自然規律,世間萬物都是由“道”產生的。
道家養生科學是以道家宇宙論為基礎的。 《道德經》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承陰抱陽?!?《道德經》還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仍然是自然的、不活動的,必須違背什么人類想要。
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源于對社會矛盾的觀察和思考。無論在政治上還是生活態度上,他們都主張自然無為,即依靠自己的力量自發地達到生存和發展的最佳狀態。這種想法被稱為“生態智慧”。 “這才是根深蒂固、目光長遠之道?!边@說明人類的生命活動必須符合自然規律。 “道”與“命”是互斥的,“命”與“道”也是互斥的。兩者不可分割。遵循“道”,可以長壽,違背“道”,只能短命。這是道家養生思想的根本點。
安靜且不活躍
老子所倡導的寧靜養生理念的精髓可以概括為八個字:
“少一點自私,少一點欲望”——養生的內涵;
“無為生于世”——養生之道。
1.安靜
老子認為“重則怠其本,靜則燥王”,“輕則失本,急則失王”。老子不僅主張在政治上追求寧靜,而且在生活活動中主張在煩惱中追求寧靜。在忙碌中靜下心來。因此,宜“達到虛空之極,保持寧靜真誠”。老子認為,萬物的本源是“空”和“靜”。面對世事紛爭,能保持冷靜,就能把握根本。他大力提倡“無欲”、“無求”、“無明”、“無為”的思想。就是淡泊、無憂無慮、回歸自然、處于自然狀態、保存精神、保存生命。
2.“無為”
《道德經》:“反者為道之行,弱者為道之用。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p>
世間萬物在生命轉化過程中反復旋轉,但無論如何旋轉、變化,都源于“道”的本體,事物的對立面恰恰體現了“道”的運動。這句格言道出了“無路可走”、“無路可走”的深刻哲理。引導人們共同實現“無中生有”、“創造一切”的目標。
《道德經》云:“道日損,連損,以致無為,無為而無”。意思是說,修道者要每天反省自己,減少雜念,減少再減少,直到沒有雜念,才能達到清凈無為的境界。無為而無為,是道家的一句話。你不能只從字面上解釋它,你必須了解它的精神境界。
3、“無為”的含義有以下三點:
1、無為是相對于有為而言的,具有相生相輔的原則;
2、無為不是不做事,而是不輕舉妄動,即按客觀規律做事,不勉強做事;
3、無為是手段,不是目的。
現實生活中,可以沒有貪欲,但也不能沒有發展。無欲是一種美德,創新是一種社會責任。如果僅僅滿足于貧窮和幸福的滿足而不再前進,幸福的空間只會越來越小。理解“無為而無為”就是“在無為中生存,在做中發展”。只有這樣,你才能擁有健康的身體,過上安穩富足的生活。
以柔為貴,弱者為強
老子對‘道’的解釋:“反者道之行,弱者者道之用”。老子所說的“弱”,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弱”。老子只看到弱無用之物的大用處。 。例如:
“天下最柔騎天下強”、“壓抑滿”、“曲線完整”、“身先人后”、“弱勝強”、“天下無人”天地柔弱如水,卻攻擊強者?!睕]有什么可以勝出”、“守柔即是強”、“人生亦弱,其死亦強;草木亦柔弱,其死則枯;所以,強者為死之弟子,弱者為生之弟子?!比彳浭亲顚氋F的,弱者變強的道理:
老子的“對立相生”原理
“弱者變強”的原則
“以柔為剛”的健身方法
一、老子“對立相生”原理
老子的“相生”思想,不僅包含了相善、共存、互利的一般含義,還包含了物極必反、對立相成的規律,即: “存在與不存在相生”。
“弱”與“強”是相互對立又相輔相成的。 《老子》第二章指出:“有與無相輔相成,難以相輔相成,長與短相比較,高與低相倚,音與聲相和,前后相隨。”現實世界中的一切價值和存在都是相輔相成、相互依存的。
2、“弱者變強”的原則
關于“弱者變強”,我不主張用人類的斗爭和競爭。因為老子認為,“弱”本身就是打破人類社會競爭和斗爭所引起的反作用力。老子雖然說“弱勝強”,但這里所說的“強”并不是指人類社會中強者的勝利。這里的勝利包括互代,即消除斗爭、消除分歧、結束斗爭的“互代”的勝利。因此,“弱”戰勝“強”而成為強者,反而是遵循“對立之道”的“對立”之道,走向“對立互補”?,F實生活中以柔克剛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滴水穿石”、“弱勝強”、“忍辱負重”、“忍辱負重”等。
新事物雖弱小,卻充滿活力。強的東西會導致衰老。如果你始終處于柔軟的狀態,就可以避免過早衰老。這種高貴而柔和的思想對后世影響很大。
3、“以柔為剛”的健身方法
中國傳統健身技術也以靈活著稱,如導引、氣功、太極拳、導引養生功夫等。
重視人和生命
生命與生命雙修的思考
滋養身體和靈魂的理念
諸藝合修的“重人、重生命”的思想,不僅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重要命題,也是中國傳統養生文化的基礎和出發點。因此,《道德經》第二十五章云:“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 域有四大,人占其一?!?”道教提倡人生幸福、重生,鼓勵人們追求長生不老。最高的理想是長生不老。在養生方法和原則上形成了養生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