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兩岸中國人同仇敵愾抗議日本「竊占」釣魚島之際,李登輝竟然再次鼓吹「釣魚島一直還是日本的領土」,還把日本「國有化」釣魚島的強盜行徑比喻為「別人的兒子娶老婆」,言下之意即這是日本內部事務,臺灣管不了。他自稱熟悉臺灣和日本的歷史,才出此言。其實,大量的古代文獻早已證明釣魚島屬于中國,兩岸同胞對這一事實有著共同認知和主張,李登輝不啻是「睜眼說瞎話」。這種親痛仇快、是非不分、邏輯混亂的謬論近日已受到兩岸民眾和海外華人的嚴厲譴責和唾罵。
早在2002年李登輝就厚顏無恥地胡說,釣魚島屬于日本。他聲稱,中國大陸和臺灣之所以都宣稱擁有釣魚島列島的主權,不過是窺覗釣魚島海域蘊藏的大量石油,但中國在那些島上并沒有軍隊駐留,釣魚島顯然是日本領土。對于臺灣的保釣運動,他竟說「那是受香港人煽動所致」。自此之后,每逢釣魚島局勢緊張,李登輝都會出頭為日本政府辯解,還叫囂「日本不要對中國讓步」。這一系列赤裸裸的賣國言行完全暴露了李登輝的「漢奸嘴臉」,雖然是中國人的外表,但骨子里卻有著強烈的媚日情結。
李登輝于1923年出生于臺灣臺北縣(現新北市)。由于當時臺灣處于日本的殖民統治下,李登輝自小就接受日本人的「皇民教育」,在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李登輝深受日式教育的影響,不論思考方式、日常語言都以日文為主,對中華民族的感情相當淡薄,反倒對侵占家園的日本統治者無限眷戀。1992年李登輝給臺灣博物館題詞時,竟然用性質中立的「終戰」一詞代替臺灣常用的「光復」,企圖美化日本當年的侵略罪行。2004年他還身穿日本劍道武士服拍照,為臺聯黨立委候選人拉票。
不過,李登輝出賣釣魚島的言論不僅僅出于媚日情結,更是受其「臺獨」意識主宰。根據文獻記載,中國人早于明朝就發現并命名釣魚島列嶼,后來隨著臺灣于1683年正式被納入清朝版圖,釣魚島也成為清朝版圖中的臺灣附屬島嶼。因此,如果承認釣魚島屬于臺灣,勢必會扯出臺灣自古就是中國領土的事實,而這正是「臺獨教父」李登輝的「死穴」。由此便不難理解,李登輝為了宣揚「臺獨」,為了割裂臺灣與大陸的關系,竟不惜出賣釣魚島,向日本獻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