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報章有報道本地潮州團體之間的爭議,引起華社的關注。據說這些公開爭議是因為義安公司打算成立新的“潮州總會”而引起的,局外人對爭執感到無法理解,因為所有華社的活動宗旨都是為了奉獻社會,而不是個人之間的恩恩怨怨。從歷史的角度看,本地過去、現在以及未來的潮州團體,都是為了一個明確的方向發展,即為潮人謀福利,尤其要把重點放在如何發展潮人的教育和文化方面。
潮族是本國華族的第二大族群,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先賢辛勤的努力下積累了雄厚龐大的物質和精神資源。一百多年來,出現了不少極為優秀的潮州僑領,尤其是在企業界、文化、教育等方面。企業界有張永福、林義順、李偉南、楊纘文、張漢三、連瀛州、翁烈強等,他們不但在企業界出類拔萃,還在政治上有所作為,如張永福、林義順都有非常突出的功績,他們積極參與孫中山在南洋的政治活動。在教育界,連瀛州創辦了義安學院等;文化和教育方面更是人才輩出,如作家方修、蔡文玄等,畫家陳文希、陳宗瑞等。這些先賢都是抱著一個很明確的信念,即無私為潮籍人服務,尤其在教育和文化方面,他們出錢出力毫無怨言,為我們后人樹立了楷模和典范。
我國獨立后,潮人對新加坡建國貢獻良多,有很多部長及常任秘書都是潮籍人士,他們在潮州文化的熏陶下長大,其中對潮州文化傳統的保留與發揚,最大的功臣是前外交部長楊榮文先生,他對華社、潮人事業貢獻非常大,有許許多多的事例,我只提兩件事:首先,當要建造烏節路的義安城時,他就提出需要在義安城中建立潮州文化中心。另外,楊榮文當時還“從文化遺產角度出發,為醉花林請命”,推動政府有關部門批準醉花林重建的計劃。這件事對華社尤其是潮籍人士鼓舞甚大。他的看法是:醉花林俱樂部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是潮籍人心目中的一塊寶地,不失它固有的歷史價值和文化遺產價值。他還提出重建后的醉花林應該是一個高水平、有歷史內涵并具有潮州文化特色的現代俱樂部。
其實,潮州團體的資源是新加坡華社中最為富有者之一,遠遠超越絕大部分的民間團體,利用這些前輩遺留下來的寶貴資產,的確可以為潮人,甚至新加坡社會在教育、文化和福利等方面做出卓越的貢獻。下面只是幾點建議:第一,應該響應宗鄉總會提出的建立華族文化中心,相應地,潮人應該有一個潮人文化中心,楊榮文在20多年前就提過這個建議。第二,在全球化的沖擊下,新加坡可以設立一個學術研究中心,探討潮人如李嘉誠、泰國潮人企業家以及新馬潮人企業家的經商方式和經驗。中國大陸經常比喻潮州人就是中國的猶太人,這是有它特定的道理的,這項研究工作可與國大、南大或管理大學的商學院合作。第三,隨著中國經濟、教育的起飛,再加上李嘉誠先生的大力投資,汕頭大學已是一所有規模的大學,本地的潮州團體應主動與汕頭大學建立密切的合作,以便推動兩國學術的交流和互訪。
注冊“潮州總會”問題的爭執只是大團結下的小風波,潮州團體的“內部矛盾”,不是“敵我矛盾”,可以好好協商,本著以和為貴的精神,大家放下嫌隙,團結一致為潮州社團的福利、教育和文化全力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