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網絡配圖)
“金庸先生的博士畢業證書是我蓋的章!”近日,有自稱北大學生的網友在人人網上傳了一張北京大學博士研究生畢業證書的照片,而證書的主人正是查良鏞(金庸原名)。記者從北大得到證實,金庸先生確實從2009年秋季學期開始在北大攻讀博士學位,導師是袁行霈教授。看到這張照片,很多網友好奇:89歲高齡的金庸先生是如何修滿學分,完成博士學業的。
對于金庸先生攻讀北大博士,不少網友贊嘆其“活到老,學到老”的求學精神,據此,也對有網友追問金庸先生是如何在3年多時間中就拿到北大博士學位不屑一顧,覺得是“吹毛求疵”。筆者并不認為網友是在“吹毛求疵”,金先生的求學精神和網友的求真精神,是同樣可貴的。
誠然,已年屆9旬,手握劍橋大學博士學位的金庸先生,從功利的角度看,已不需要北大的博士學位來給自己添金,他讀北大的博士,純出于非功利的讀書價值。何況其本人還表示過,要到北大讀本科而非博士,可見其把博士頭銜看得并不高。
但這并不意味著北大的博士學位就可隨意授予。金先生要獲得北大的博士學位,必須達到北大授予博士的標準,否則,就是降低標準濫授——畢竟,正規的博士學位和名譽博士學位是完全不同的。對于網友提出的質疑,北大方面應該給出解釋,以打消質疑。
一方面,通過回應網友的質疑,可以讓金先生的北大博士學位“貨真價實”的形象更牢固。因為如果金先生認真完成了博士學業,撰寫了博士學位論文,這是完全可以回應清楚的。如果金先生在三年時間中拿出高水平的博士學位論文,這也會讓所有在讀博士刮目相看——要知道,現在的在讀博士們,都在為撰寫博士學位論文煩惱,通常要申請延期畢業,而金先生卻做到在三年多時間搞定博士學位,這不值得大家學習嗎?
另一方面,這可讓大家見識大學對待名人求學的態度,是否嚴格執行和其他學生一樣的培養標準。對于名人攻讀大學學位,近年來輿論一直有質疑,認為這是大學媚俗,在和名人搞交易。筆者從不反對名人到大學求學,只要其招生標準、培養標準嚴格執行和其他學生一樣的標準,名人到大學攻讀學位,無可厚非,甚至考慮到名人的特殊性,學校可一定程度放寬入學標準,但必須堅持培養標準——達到培養標準方可授予學位,那么,這是可以成就名人求學的美談的。金庸北大攻讀博士是美談還是笑談,關鍵就在于學校是否堅持培養標準。
事實上,近年來我國高校在處理名人、明星、高官、高管等到學校求學攻讀學位一事上,并沒有向公眾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有一些大學就用學校的學位資源和掌握一定的社會資源的各路名流進行交換,這導致大學學位貶值,大學的公信力受損。
網友對金庸先生北大博士學位含金量的質疑,在這一背景中,更值得引起大學的高度重視,據媒體報道,北大中文系原系主任陳平原教授昨天向記者證實,“金庸先生這幾年確實在北大攻讀博士學位,導師是中央文史館館長、北大國學研究院院長、北大中文系教授袁行霈。他(金庸)應該不用到學校上課。”陳教授的話,由于其已不是系主任,當然不能校方的回應,但他“應該不用到學校上課”也讓網友困惑(另一位北大中文系教授漆永祥則表示北大博士必須到校上課,否則無法畢業),不到學校學習,怎樣攻讀學位呢?當然,目前也有論文博士這一攻讀博士學位的途徑,但攻讀論文博士,也是要學位論文達到培養要求的。
相信金庸先生也會贊同網友的求真精神的,畢竟他攻讀博士學位,要的不是虛名,而是實實在在地求學,如此高齡如此認真的求學精神,堪當所有求學者的楷模。據此,北大應向公眾公布金庸先生求學北大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