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國慶雙節臨近,第一批80 家景區門票降價名單日前公布,就在不斷有網友揭露降價景點“太水”,多是無人、無車、無知名度的“三無”景點時,記者調查發現,更有一些原本免費的景點, 又被列進名單,被網友諷為“搭車充數”。顯然,有的地方在國家讓利惠民的要求下,玩起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把戲,為了完成上級的“降低名額指標”, 把一些游人稀少、名氣不大、早已免費開放的景點拿來“充數”。(據9月26日《齊魯晚報》)
隨著旅游景區各項運營成本的大幅飆升,不斷提升景區收費價格無 可厚非。但是,旅游景點的門票價格切不可太過于離譜,否則,不僅會直接導致秀美河山成為公眾“玩不起的風景”,而且,也會直接影響到一個地區旅游產業的良 性發展。事實上,在推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進程中,很多旅游景點在傳播先進文化、助推社會和諧文明當中,往往承載著十分重要的功能。比如,當游客步入北京 故宮時,能夠進一步了解我國的歷史,從而增強愛國主義熱情。
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不斷提升百姓的“幸福指 數”,作為各級地方政府來說,應當把讓公眾能夠暢游秀美河山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政府切不可把景點門票收入視為斂財工具,而且,還應當通過積極的財政 補貼制度,來減少公眾的旅游投入,既要讓公眾游得起景點,也要讓公眾在游覽景點的過程中,既收獲愉快的心情,也能夠有精神文化等層面有所收獲!無論如何, 和諧正規的旅游市場,其實也是擺在各級政府面前情真意切的“民生考卷”。
如今,我們欣慰地看到,各地政府紛紛作出景區門票下降的明確要 求,在政府的調度下,不少景區的門票價格確實立竿見影大幅下降,然而,也有一些地區為了糊弄政府,將一些原本就不收費的景區列入降價指標當中,如此弄虛作 假,欺上瞞下的做法,本身就是一道讓人尷尬的風景。無論如何,面對即將到來的國慶、中秋長假,希望各級地方政府能本著真心誠意服務民眾的情懷,切實讓“景 區門票降價”的要求能夠落到實處,使其真正給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