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東莞橫瀝村頭村村委會,將該村已婚育齡婦女的名字、身份證號、家庭住址,還有采取哪種避孕方式,等詳細信息對外公布,引起極大爭議。村委會工作人員表示,此舉是為了方便監(jiān)督和報銷透明。東莞市計生局回應也稱,計生與村民分紅直接掛鉤,公布村民信息是為了監(jiān)督的需要,但將制定措施規(guī)范公布內容。
公開監(jiān)督,這一被稱為“金魚缸效應”的良方被運用到社會各個領域,計劃生育也是村務公開的一項重要內容,對其主要內容張榜公示,主動接受村民監(jiān)督,固然是件好事。但已婚育齡婦女信息是個人隱私,豈能隨便公示?
其實,比“公示避孕方式”更可怕的,是某些政府官員習慣于人治思維,卻缺少人性化的理念。心理學告訴我們,人的心理層面的自然屬性是“人類總是要求得到尊重而不是貶抑”。著名的馬斯洛需求理論提出人的需求有五個層次: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實現,而且這五個層次是逐級漸進和同時存在的。承認人性的自然屬性,滿足人性自然屬性中的基本需求;看到民眾需求層次的提升,并積極予以應對,是政府部門轉換職能,增強服務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
近年來,“人畜并列”的警示標語、“女性如廁難”、“全城滅狗”禁犬令、公考婦科體檢、公捕公判大會,甚至將賣淫嫖娼者游街示眾等等,廣為公眾詬病。綜觀近年來曝光的一些負面事件,相當一部分是因為某些官員不尊重當事人,目中無“人”,言行乖戾,缺少平等的溝通所引發(fā)的。時代在發(fā)展,社會在進步。政治文明的一個最顯著的標志就是民本理念大張旗鼓,延伸到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的每個角落。如果民眾的文明素質提升,需求進入更高層次,官員卻仍抱住老套路不放,指望以強勢管理一招制勝,“不變應萬變”,顯然是不可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