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觀察雜居在北京的人, 才能看出北京人在穿衣眼光上的特別。首先是北京的年輕人,作為大眾服飾的主流消費者,表面上看,北京的青年人比外地的同齡人要樸素的多,男男女女都沒有那么多的花樣翻新,不過這種樸素是一種更國際口味的簡單,水洗布干凈利落的那一種。這自然和北京是中國首當其沖的國際化大都市的氛圍有關。也有人不置可否地分析說,北京人的這種口味,更多的是受了以老外為對象的假國際名牌泛濫于秀水街、三里屯有關。不過呢,北京青年即使不穿衣服也比外地人要關心國際大事,自然眼界屬于中國數一數二的開闊,何況北京各色的外國人之多,留學生,外商,旅游者,毫無疑問應該算中國之最,加上每年至少有四萬人想著當年就出去放眼向洋看世界,北京城市的國際性助長了北京小伙或北京小妞的自信心,形成了滿城盡是POLO,CK,VERSACE的T恤和仔褲甚至更多。好在只有北京人才能大模大樣地把這些真假名牌穿得跟真的似的,因為這座風情萬種包容性極強的城市里,什么事情都會發生,讓你無法猜測,面對的是何等神仙。再說北京人的收入與日俱增,素來不顯山水的北京人里頭追求個性張揚的青年人也十分不少。這類人中無疑將會產生身著杰尼亞西服,戴勞力士手表,開奔馳車的新一代北京人。
總括性地說,年輕北京人包括四十歲左右的這個年齡段的人在“穿”方面,主要是白領和準白領傾向,這和北京知識層次普遍較高有關。而其他的北京人可能衣著上沒有太多講究,但是還是能看出一些共性。總的說,北京大凡有份不好也不賴的工作的人,穿衣傾向是向領導城市潮流的白領階層看齊,只不過由于經濟或文化的原因,以及更主要的是北方人疏懶的原因,他們大多愛穿休閑服裝,-----據說這類服裝不容易顯出富貴平賤,既符合北京人不喜招搖的個性,又能滿足一下追趕潮流的一點虛榮心-----偶爾有件稍具牌子比如GIORDANO或JEANSWEST之類,好象也沒有時髦青年的那分耐心去打理自己的整體形象。這類人有時對頭發、鞋等等可能很在意,偶一修飾,他們就能覺得象是進行了一項大工程。而時尚主流的年輕人似乎對頭發的變化不太注意,-----當然,自命搖滾的除外。鄰居家的親戚從杭州來念大學,第一年還頭上流油,第二年就變小短發,到了后來,發型很簡單,非得細看才知道一些發膠的痕跡,小伙子也就一天比一天象北京人,寧可沒戶口也不愿回杭州上海,說是一看見那邊小年青的頭發油光水滑衣著光鮮就覺得沒層次。
可見城市的服裝和城市的風格大有關系,北京畢竟是北方內陸的故都,景物壯觀而福澤深厚,再多的“IN”“COOL”,也一時無法改變北京整個城市的凝重大方。更多的北京市民穿著隨便(偶爾還有點不太干凈,可能是因為平房用水稍有不便,以及沒有江南水鄉人的洗滌習慣),堂皇出入酒樓賓館,乃至美術館音樂廳-----不過這到體現出北京人之所以不太講花哨式樣的原因,北京人總覺得要干的事情重要的事情多著呢,誰耐煩跟你穿衣戴帽不嫌折騰。胡同深處的街哥街嫂大媽阿伯,夏天不上班的時候有時好象只披了一塊布在身上。就連國家機關的中年人里頭,也偶爾可以看到舊舊的襯衣,老式的部隊皮帶系住的是很少有褲線的直角西褲。至于街頭巷尾的民工,火車站前風塵仆仆的外地游人,擁擠而糟糕的機場剛剛抵達的國際旅客,他們都很快地分散到北京這座都市,然后很快融合在錦衣怒馬的人群中,因為,北京這座城市,實際上穿著全國各地世界各地的衣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