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結束后,湖北鐘祥市第三中學藝體高考考點監考老師遭到部分考生和家長圍堵
高考的熱度,已逐漸散去,而留下的問題,卻值得我們思考,從何時起?中國一部分的家長變的如此不可理喻?變的毫無底線?甚至堂而皇之的把作弊當作一種正常的手段,受到阻止,竟然也可以理所當然的惱羞成怒。或許會有很多人說,孩子辛苦幾年,人生就這一次轉折點,能想辦法,當然想辦法,不能在關鍵的路上走錯。可憐天下父母心,我相信,所有作為家長的,沒有一個不希望自己的兒女成龍成鳳,可如果真的把一個高考當作是鯉魚躍龍門似的賭注,這結局會讓孩子輸的很慘,甚至于,連一條好魚都做不成了。
中國古時候一直就有進京趕考的制度,那時的學子,都會寒窗苦讀十年,為的就是有朝一日,金榜題名,高中狀元,光宗耀祖。那個朝代對于高中狀元,絕對屬于“鯉魚躍龍門,孔雀修成鳳”。而當時的制度和現行的法制確實會形成最后萬人之上的榮譽。可在如今的社會中,僅僅一場考試,一個大學,就可以讓我們中國家長和學子惶惶不可終日。
自1977年,中國恢復高考以來,大學一直是每個普通家庭中的頭等大事,認為只有考上大學才是唯一的出路,才能有個好的前程,可是條條大路通羅馬,世間許多結果,并非只有一種辦法可以達成,只要心中有理想,有信念,足夠堅持,最后的結果同樣可以完成,而中國許多家長,偏偏讓孩子走這千軍萬馬的獨木橋,高中三年,正式是青年最好的年紀,本是最有活力和創造力的時候,可放眼望去,學校里一片肅靜,毫無生氣,黑板上寫滿紅色的大字,“只有今朝吃得苦中苦,日后方成人上人”這話看起來勵志朝氣,實則如同一條無形的枷鎖,在捆綁著的學生,讓學生認為,只有讀書,考出好成績,就是吃苦,考上大學就能成為人上人,這是何等的可笑和幼稚。而老師和教育者,清楚的知道,這社會最終需要的是什么樣的人,而他們從來不說,他們要的只是升學率。
在當今社會,最需要的人并不是門門功課全優的全才,而是需要獨當一面的人才,一個人不可能完成十個人的事,同樣,一個人也不可能全部掌握多門功課的內容,你不能要求一個化學家學會繪畫的同時,還要唱著歌去做舞蹈家,你也不能讓一個舞蹈家去做物理學家需要做的事,而我們的教育,恰恰從一開始就在培養大批的全才,想一個工廠里成批的產品一樣,整齊劃一,不容的有絲毫偏差,教育者希望中國的每一個孩子,最后都能勝任全部的工作。可精英和專家,往往都是專注做一件事,才會有所成就,那些成名的作家我沒有聽過他們去做化學或者物理的實驗,就算莫言也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