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爾邦節的風俗有哪些 古爾邦節的節日風俗
1、節日活動
古爾邦節的主要內容有:(1)舉行會禮,穆斯林們聚集在大清真寺或公共場所,舉行盛大的儀式和慶祝活動;(2)宰牲,一般的穆斯林都在節日之前準備好到時要宰殺的牲口,牲口要求必須健康,分駱駝、牛、羊三種,根據家庭的經濟情況來決定。宰殺后的肉要分成三份,分別留作自用、贈送親友以及施舍給窮人。
中國新疆地區的穆斯林稱該節日為“大爾德”(大節日)。這一天,穆斯林們都精心打扮,宰殺牲口,邀請親戚朋友前來做客,同時還舉行各種文藝活動。
而在回族穆斯林當中,對該節日的重視程度就低于開齋節,一般把它稱為“小爾德”(小節日)。
2、宰牲
各地穆斯林于節日前三天須備好牲靈(羊、牛、駱駝),大戶用駝,中戶用牛,小戶用羊,無力宰牲者免除。羊為1人1只,牛為7人1頭,駝等同于牛。不管哪種牲靈,均須健康強壯,外觀美麗。
古爾邦節所宰牲靈的肉通常分為三份,一份留作自用,一份饋贈親友,1份施散窮人。宰牲時必須高念“泰克比爾”(Takbir,即真主至大),宰牲方為有效(Mustahabb,可嘉圣行)。
3、會禮
會禮是古爾邦節的核心內容之一。穆斯林沐浴更衣后會聚于城市中心清真寺或寬暢的郊野舉行盛大會禮儀式,以誦讀《古蘭》和紀念先知、贊美圣賢為主要內容。各地穆斯林每年逢此日,都要戒食半日,俟會禮后進食。
中國新疆地區的突厥語系的各族穆斯林比內地穆斯林更重視古爾邦節。是日,萬人空巷,皆盛裝參加會禮,然后宰牲宴請親友賓客,并與前來祝賀節日的其他各族人民一道舉行豐富多彩的文藝聯歡,歡慶歌舞延續數日。
通用漢語的穆斯林,是日也盛裝赴寺會禮,家中薰香,有條件者在宰牲宴請親友的同時,游墳誦經,緬懷先人。有些地區的穆斯林還于節前齋戒10日,故有“小爾德”(‘IdSaghir,即小節日)之稱。
古爾邦節傳說
古爾邦節起源于一個伊斯蘭教故事:真主為了考驗先知伊卜拉欣的忠誠,在夜里降夢給伊卜拉欣,叫伊卜拉欣宰殺自己的兒子獻祭。
伊卜拉欣毫不猶豫地照辦了。在他要用刀子害斷親生兒子伊斯瑪儀的喉管時,真主便派使者用一只黑頭綿羊替代了伊斯瑪儀。
因為有此淵源,在過古爾邦節的時候每戶穆斯林都得至少宰殺一只羊,有的還宰牛、駱駝、馬(薩克族與柯爾克孜族),家里實在太窮的也得宰殺一只雞。
但是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現在的城市穆斯林只好在市場上購買宰殺好的牛羊肉了。
這之后,才是同輩的親朋好友之間的拜節。大家除了互相道賀,彼此問候之外,還要共餐痛飲,吹拉彈唱一起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