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為什么不吃狗肉 滿族人不吃狗肉的原因
關于滿族不吃狗肉一般有三種說法:
一是義犬救罕王說。
滿族英雄努爾哈赤年輕時逃亡在外,昏迷時被大火困住。隨行的大黃狗急忙跳到水泡子里蘸濕全身,然后用濕漉漉的狗毛壓倒四周茅草,用自己的生命救出了努爾哈赤,也救出了大清朝的開國君主。
稱王后的努爾哈赤為了報答“義犬救主”之恩,特下詔令:滿族人從此不準穿狗皮吃狗肉。
這一說法看似有些來由,但是因為沒有確鑿的詔令等史料記載,實在是站不住腳。
二是源于滿族先人的風俗說。
滿族先人女真人在長期的漁獵生活中,與狗為友,不忍心殺狗吃肉,他們因生活習俗而忌食狗肉。女真族后人延續了祖先的生活習俗。
但很多史書中都提到過,女真族不僅吃狗肉而且吃法多樣。
這樣一來,風俗說就顯得自相矛盾了。
三是圖騰崇拜說。
依據來源于《滿族大辭典》,這本書曾說道:“狗是滿族氏族制時期圖騰崇拜之動物,故部人不得服其皮,食其肉。”
不難想象的是,滿族的氏族制時期理所應當的應該始于滿族的祖先,按照前面所說的,滿族先人女真族一直在大吃狗肉,又怎么可能將它立為民族圖騰中崇拜的動物呢?所以這種說法也不攻自破。
滿族禁忌習俗
滿族的進餐習俗和飲食禮儀很多。如祭祀用過的神糕、神肉,路人可以分享,但一般不能帶去,吃完后不允許擦嘴;家中人就餐,長輩不動筷,晚輩人絕不動筷;過年殺年豬時,有把親友、鄰里請來同吃白肉血腸的習慣。
滿族忌殺狗、吃狗肉和用狗皮,不戴狗皮帽子。因為滿族長期從事獰獵,狗乃不可缺少的“助手”,冬季還用狗拉爬犁,成為重要的工具。因此滿族有敬犬之俗,平時對狗精心豢養,狗死埋葬,他們不打狗殺狗,不吃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鋪狗皮褥,外族人戴狗皮帽迸滿族家,主人會不高興。
許多人對烏鴉沒什么好印象,甚至有厭惡之感。但滿族人例外,他們非但不哄打烏鴉,反而對其倍加珍愛。在滿族聚居的地區,許多人家的院子里都立有一個高高的木桿子,這個桿子就是為了喂烏鴉、喜鵲而立的,在這個木桿子上面有一個斗,在斗里裝有豬肉、豬下水以及米等食物,以此來喂烏鴉和喜鵲。
滿族將西墻作為供奉祖先的神圣部位,不準在此掛衣物,張貼年畫;西炕俗稱“佛爺炕”,供有“祖宗板子”。忌諱人們尤其是女人隨便坐臥。通常客人也不得在西炕休息,更不許將狗皮帽子或鞭子放在這里。忌打狗、殺狗和忌食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鋪狗皮褥,忌諱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
不許從鍋灶、火塘的三腳架上越過,不能用腳蹬踏或者隨便坐在鍋灶上或火塘邊;不準在鍋灶口或塘上烤腳、襪子、鞋靴;禁止將吃剩下的食物、骨頭、魚刺等扔進鍋灶或火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