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有哪些節日 回族的重大節日是什么
回族的重大節日有: 開齋節(肉孜節)、古爾邦節、圣紀節、齋月等。
開齋節介紹
開齋節,又稱肉孜節或蘆仔節,即齋戒封齋的意思。
1、回族會在伊斯蘭歷九月(來麥丹、封齋一個月,白天不吃不喝,夜晚才可飲水進食。一月過后,伊斯蘭十月初見新月而開齋不再封齋。
2、參加封齋的人,在東方發白前,要吃飽喝足。如果有的人起得晚了,來不及吃,那就不吃不喝,清封一天。
3、東方發曉后,至太陽落山前,要禁止行房事,斷絕一切飲食,無論是在炎熱的暑夏,還是在嚴寒的冬季,不管是口干舌燥,還是饑腸轆轆,在任何艱難困苦的條件下,都不準吃一點東西,也不許喝一口水。
4、平時抽煙的人在齋月里也要戒掉,做飯的人或搞飲食業買賣的人,可以品嘗,但不能咽到肚子里。
封齋的目的,就是讓人們體驗饑餓和干渴的痛苦,讓有錢的人真心救濟窮人。通過封齋,回族逐步養成堅忍、剛強、廉潔的美德。
古爾邦節介紹
古爾邦,是阿拉伯語爾代·阿祖哈爾的意譯,又稱宰牲節。大部地區的回族稱為“小爾德”,是伊斯蘭教三大節日之一,一般在開齋節過后七十天舉行。“古爾邦節”是伊斯蘭教重大的節日。
1、節前,穆斯林們家家戶戶打掃得干干凈凈,忙于宰殺牛羊,精制糕點。
2、節日這天,穆斯林們便沐浴禮拜;各家宰羊,殺駝或屠牛,分發貧民,接待賓客,饋贈親友。
3、穆斯林會在清真寺里舉行聚禮,聽阿匐朗育《古蘭經》等教義。
4、穆斯林會成群結隊,到親友家中拜訪,主人按照傳統的禮節,擺出豐盛的筵席,大家同食羊肉、油食糕點和瓜果等,親密暢談,盛裝的青年男女盡清地在許多庭院中、廣場上載歌載舞,沉浸在無比歡樂之中。
5、古爾邦節,還要舉行一個隆重的宰牲典禮。一般經濟條件較好的,每人要宰一只羊,七人合宰一頭牛或一峰駱駝。
圣紀節介紹
圣紀節,是伊斯蘭創始人穆罕默德的誕生紀念日。這一天又正好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這一天又稱做“圣忌”。中國的穆斯林習慣將圣忌和圣紀合并紀念,稱為辦圣會。在清真寺誦經紀念,然后與會者會餐,炸油香,吃全羊菜等。
1、圣紀節這天首先到清真寺誦經、贊圣、講述穆罕默德的生平事跡。
2、之后,穆斯林自愿捐贈糧、油、肉和錢物,并邀約若干人具體負責磨面、采購東西、炸油香、煮肉、做菜等,勤雜活都是回族群眾自愿來干的。
3、回民把圣紀節這一天義務勞動視為是行善做好事,因此,爭先恐后,不亦樂乎。
4、儀式結束后,開始會餐。有的地方經濟條件較好,地方也寬敞,擺上十幾桌乃至幾十桌飯菜,大家歡歡喜喜,一起進餐。
5、有的地方是吃份兒飯,回族群眾叫“份碗子”,即每人一份。對于節前散了“乜貼”,捐散了東西,而沒來進餐的,要托親友、鄰居給帶一份“油香”去品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