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養生秘訣大全
進入秋季后,天氣由熱轉涼,秋雨連綿,晝夜溫差變大。此時正是人們容易生病的季節,如感冒復發、支氣管炎、哮喘、胃腸道疾病增多、熱感冒等,所以要注意學會秋季飲食。保持健康并預防疾病發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秋季養生小竅門合集。歡迎閱讀。
秋天,人們都有這樣的感覺:皮膚變得緊繃,甚至脫皮、剝落,頭發干燥無光澤,頭皮屑增多,嘴唇干燥或干裂,鼻喉干燥灼熱,大便又干又硬。這些表現都是秋季氣候變化帶來的。某些疾病在秋燥的影響下也容易復發或加重,如支氣管擴張、肺結核等。秋季秋季養生小常識,由于陽氣弱、陰氣長,胃腸道的抵抗力降低,病菌容易滋生。容易乘虛而傷脾胃,導致胃腸道疾病。因此,有胃病的人要特別注意腹部保暖。因此,如何安然度過秋季,自我保健防秋燥十分重要,從而防患于未然。讓我們來看看這些秋季健康小貼士:
秋季對人體的影響
1、秋天,氣溫變低,氣壓變高。人體出汗較少,流向體表的血液不像夏季那么旺盛,但血管仍有擴張的潛力。因此,秋季正常脈象是輕而微浮,猶如羽數。
2、秋季空氣干燥,會使氣管、喉、肺等呼吸道彈性降低,容易產生微小裂紋。纖毛活性降低,排出異物的功能降低;呼吸道的血流量減少,從而降低吸氣功能。
3、秋季容易發生疾病,如急性胰腺炎、濕熱、哮喘、慢性腎炎、感冒等。
4、秋季冷空氣活躍,可促進栓塞、中風、支氣管哮喘、心絞痛、消化不良、血友病、膽石性心絞痛等疾病的發病。
5、秋季天氣容易誘發精神情緒波動,表現為疲勞、不開心、不想工作、失眠、頭痛、煩躁等。尤其是在天氣變化前的幾個小時,以上癥狀更容易出現。
秋季飲食健康小貼士
1、注意防止熱能過剩。秋季飲食要注意節制,不可放縱食欲、暴飲暴食。
2、中醫講“宜食麻潤燥”。首先要少吃刺激性、辛辣、熱性的食物,如辣椒、辣椒等,多吃蔬菜和水果,如冬瓜、蘿卜、西葫蘆、茄子、綠葉蔬菜、蘋果、另外,還要避免各種濕熱氣體的積聚。因此,建議多吃一些具有散發功能的辛辣食物,比如芹菜。
3、少吃生冷食物。從夏季到秋季,氣溫逐漸下降。為了適應這種變化,人體的生理代謝也發生變化。吃太冷或生冷的食物會引起消化不良,容易引發各種消化道疾病。因此,有“秋溫”飲食之說,就是說秋季應避免只吃涼性、寒性食物,多吃溫性食物。
4、多吃海藻類食物。海藻富含蛋白質、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海藻富含可溶性纖維巖藻酸,可以保護人體免受輻射傷害。
5、吃秋梨。秋梨是秋季的好水果,對于止咳除燥有很好的療效。
6、秋燥證主要靠預防。首先要多喝水、粥、豆漿,多吃蘿卜、蓮藕、荸薺、梨等潤肺生津、滋陰清燥的食物。尤其梨具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潤肺除燥的功效。非常適合內熱、肺熱咳嗽、咽干咽痛、大便干結的人食用。
7、少吃辛辣、油膩的食物。秋季應盡量少吃或不吃辣椒、蔥、姜、蒜、辣椒等熱性食物,少吃油炸、油膩食物,防止秋燥癥狀加重。
8、秋季飲食宜滋陰潤肺。秋燥易傷肺??梢赃m量吃些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制品等軟食,可以益胃生津,有利于健康。同時,可以適當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吃酸的食物來收獲。
9、初秋清補。初秋時節,氣溫還比較高,也比較干燥,進補要以“清”補為主。適合秋季食用的食物有:
百合:具有補肺、潤肺、清心安神、消除疲勞、潤燥止咳等功效。
山藥:特點是補而不滯、不熱不燥。男女老幼、有病無病、健康體弱者均適宜食用。
白扁豆:初秋時,用白扁豆煮粥或煎湯服湯,可清熱利濕,健脾胃,增進食欲。
蓮藕:生蓮藕能清熱生津止渴;煮熟的蓮藕可以健脾、開胃、補血。有“夏宜生藕,秋涼宜熟藕,生食宜鮮嫩,老年宜熟藕”之說。
鰻魚:秋季吃鰻魚不僅滋補力強,而且對人體血糖有一定的調節作用??梢允强决狋~片、燉鰻魚、炸鰻魚絲、鰻魚粥等。
栗子:具有健脾和胃、補腎強骨的作用。
核桃:補腎固精,溫肺平喘。還能補氣血、潤燥潤腸。
花生:深秋花生成熟時,磨成粉,煮湯或煮食。它們不應該被油炸。
紅棗:秋季宜吃紅棗。它們是滋陰潤燥、補肺益氣的滋補食品。如果能與銀耳、百合、山藥一起燉,效果會更好。
苦瓜:苦瓜具有清熱、疏心火、解毒、明目、益氣填精等功效。
蓮藕:蓮藕味甘,性平。具有消炎散瘀、清熱潤燥、止咳化痰的功效。
此外,秋季還適宜吃梨、荸薺、海蜇、胡蘿卜、薺菜、平菇、海帶、西紅柿、兔肉等。黃芪、人參、沙參、枸杞、何首烏等適合補充。
10、除陽虛體質者外,不要吃太多溫熱的食物或藥物,如羊肉、狗肉、人參、鹿茸、肉桂等,否則容易加重秋燥。
秋季自我護理小貼士
1、及時添減衣服。立秋后,晝夜溫差較大,不宜赤裸上身,也不宜穿過多、過熱的衣服。
2、多喝白開水、淡茶、果汁飲料、豆漿、牛奶等液體,以滋陰潤燥,彌補陰濕的流失。不過,喝流質飲食,尤其是軟飲料、水等流質飲料時,喝法有很多種。最好少量多次飲用。
3.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秋燥最易傷人津液。大多數蔬菜和水果具有生津潤燥、清熱通便的作用。蔬菜、水果等含有大量水分,可以補充體液。此外,還可以多吃一些蜂蜜、百合、蓮子等清補品,以適應肺部的清潔性質。
4、少吃辛辣、油炸、熱性食物。韭菜、大蒜、蔥、姜、八角、茴香等辛辣食物和調味品,以及炸雞腿、炸鵪鶉等油炸食品,都會助燥傷陰,加重秋燥。
5、注意精神調理。陰虛的人往往肝火旺盛,容易發脾氣。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憋不住火”。如果肝火旺盛,久而久之,陰津就會內虧。秋季,干燥現象更加明顯。因此,預防秋燥的另一個方法就是注意精神調養,以平和的心態對待一切,這樣才能適應秋的收斂,從容地度過這個多事之秋。
6、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補虛。非虛證患者不宜使用補品。虛證可分為陰虛、陽虛、氣虛、血虛。只有服用適當的藥物,才能對身體有益。否則會適得其反,損害身體。
7. 任何補充劑如果過量服用都是有害的。認為“有病多食補品,無病強身”是不科學的。
8、秋季早起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起床前先躺在床上幾分鐘,舒展一下全身,對于預防血栓形成也很重要。
9、平時要注意保持樂觀的心情,經常去空氣新鮮的地方散步,辭舊納新,從而收斂“神”,保護肺部氣來自燥邪。
10、白露過后,天氣逐漸轉涼,早晚變得更加寒冷。如果此時赤裸上身、暴露在外,很容易著涼,輕則感冒,重則肺部疾病。因為秋氣主燥,燥易傷肺。
11、民間有“秋瓜傷胃”的俗語,是指立秋后繼續大量生吃瓜果,容易引起胃腸道疾病。立秋后大量生食瓜果,勢必助濕,損傷脾陽。脾陽虛弱,不能運化水濕,就會出現腹瀉、痢疾、便溏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
12、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補虛。體質不虛的患者不宜使用滋補藥物。還要注意補充適量,切忌以藥代食。藥物補充劑不如食品補充劑。食補以滋陰潤燥為主,具體有烏骨雞、豬肺、甲魚肉、燕窩、銀耳、蜂蜜、芝麻、豆漿、蓮藕、核桃、薏仁、花生、鴨蛋、菠菜、梨、這些食物與其他有益食物或中藥配合使用,效果會更好。
秋季祛火小竅門
秋季,外界氣候突然變涼,但人體內的熱量仍處于原來的位置(夏季,人體溫度會調整到與外界相對應的狀態)。當外涼內熱,內熱不易散發時,就會出現這種情況。不平衡。
這時候就會出現一系列的癥狀,比如臉上痘痘增多、喉嚨痛、牙齦發炎、早上干咳等,這時候不要忙著吃消炎藥等??梢苑靡恍┣彘_靈等清火清熱解毒的藥物。
預防為主,秋季可以繼續吃綠豆湯、金銀露、甲魚膏等降火解熱食物。
很多人認為天氣一涼就不需要吃這些食物了。其實身體還是熱的,還是吃一段時間吧。
如果干咳嚴重,可以在晚睡時或早上起床時服用一些芝麻油(芝麻油)。這樣可以潤肺、滋養肺部。
秋季茶療法和健康秘訣
1、具體方法是選取生姜、紫蘇葉各3克,將生姜切成細條,將紫蘇葉洗凈,用開水沖泡10分鐘,當茶飲用。每天喝2次,早上一次,下午一次。
2、蘿卜茶:此茶能清肺化痰、祛濕。加一點鹽不僅可以用來調味,還能清肺消炎。主要用白蘿卜100克,茶葉5克。先將白蘿卜洗凈切片,煮至搗爛。加少許鹽調味。然后將茶泡5分鐘,倒入蘿卜汁中。每天服用兩次。
3、銀耳茶:此茶具有滋陰降火、潤肺止咳的功效。尤其適用于陰虛咳嗽??梢赃x擇銀耳20克,茶葉5克,冰糖20克。先將銀耳洗凈,加水、冰糖煎煮,然后將茶葉浸泡5分鐘,加入銀耳湯中,攪拌均勻后服用。
4、桂花茶。此茶適用于口臭、風火牙痛、胃熱牙痛、齲齒牙痛??蛇x擇桂花3克、紅茶1克或綠茶3克,用開水沖泡,蓋上蓋子10分鐘后即可隨時飲用。
5、苦瓜茶。此茶具有利尿等功效??梢詫⒖喙先サ艄?,放入綠茶中,掛在通風處陰干。飲用時,將苦瓜切碎,取10克,用開水沖泡。
6、茄子茶主要用于治療支氣管炎。可以將秋茄子的莖、根洗凈晾干,然后切成片,加入綠茶,用開水沖泡。
秋季運動與健康小貼士
秋季鍛煉養生,可以增強機體抵抗力。俗話說“秋困春困”。秋季氣候宜人,陽光照射時間變短,秋季深度睡眠不僅可以恢復身體元氣,還可以提高機體抵抗力。秋季要遵循人體生物鐘的運行規律,養成深度睡眠的習慣。這個時候,再加上有序、科學的鍛煉養生,你的身體就會越來越好。
中醫認為,秋季,人體精氣處于收斂內養階段,因此運動也應遵守這個原則,即運動量不宜過大,也不要大汗淋漓。防止出汗過多,引起陽氣。磨損。宜選擇輕松、溫和、運動量小的活動,循序漸進。當全身微熱,不出汗時,就可以停下來,這樣才能內斂精氣,陽氣不至于外耗。
擴張:
1、滋陰,注意多喝水。
干燥的秋冬季節,每天皮膚蒸發600毫升以上的水分,補水至關重要。成人每天最少需要喝水量為1500毫升,秋季喝2000毫升可以保證肺部和呼吸道的潤滑。
雖然為了健康、減肥、美容等目的,建議每天多喝水,但如果不口渴,一次性大量喝水就會違背生理需要,會起到相反的效果。水分含量會超過人體所需量,細胞內的水分含量就會增加。膨脹,最壞的結果會造成“水中毒”,危及生命。正確的飲水量應根據個人的日?;顒忧闆r進行調整。正常情況下,每天至少喝1.5~2L水。每次喝水的量限制在 1 到 2 杯。
2. 穿著保暖
有的人粗心,天氣變冷沒有及時添加衣服;有些人穿得少,也不扣上外套的扣子,只是為了好看。天氣寒冷,早晚風大時,腹部容易受涼。尤其是脾胃虛弱的女性,一旦天氣寒冷,就會出現胃痛、腹瀉等癥狀。這是胃腸道的自然反應。最好也是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多穿衣服,尤其是遮住腰部和腹部的衣服。嚴格點。
選擇冬季服裝的首要標準是保暖。在眾多的服裝材料中,羊毛、氯纖維、腈綸、絲綢、醋酸粘膠棉的保暖性能最高,而尼龍、丙綸、滌綸的導熱系數較高秋季養生小常識,不適合御寒??椢镏泻械目諝庠蕉啵E跃驮胶?。厚實的羊毛織物和絲綢含有大量的空氣,具有良好的保暖性。特別是羊毛織物的毛孔不是直的,因此具有更好的保暖性。
3、早上喝鹽水,晚上喝蜂蜜。
入秋后,經常會感到口渴。光喝白開水是無法抵御秋燥的。人體內的水分很快就會蒸發或排出體外。所以,應該是“早上鹽水,晚上蜜湯”。白天喝點鹽水,晚上喝點蜂蜜水就可以了。這不僅是補充身體水分的好方法,也是秋季養生、抗衰老的食療佳品。還能預防秋燥引起的便秘,一石三鳥。
鹽有清熱、涼血、解毒的作用。早上起床后空腹喝一杯淡鹽水,有助于降火補腎,保持大便通暢,改善胃腸消化吸收。蜂蜜具有補虛、潤燥、鎮痛、解毒等功效。每天睡前服用10至20毫升蜂蜜,用溫水沖服。不僅能健脾胃、補氣血,還能鎮靜、安神、除煩。此外,鹽水、蜂蜜水也有防止血壓升高的作用。鹽含有大量的鈉,可能會導致血壓升高,而蜂蜜的鉀含量很高,有助于排除體內多余的鈉。
4、注意飲食,預防秋燥
多吃清潤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還可以多吃辛、酸、甜或具有下肺氣作用的水果和蔬菜,特別是白蘿卜和胡蘿卜。雖然秋分期間養生的重點是多吃“酸”的水果和蔬菜,但也不宜吃得過多,以免腸胃積滯。值得提醒的是,秋分過后,寒冷的氣氛愈發濃郁。如果脾胃不好,經常腹瀉,吃太多水果很容易誘發或加重病情。
5、少吃辛辣、油膩的食物。
秋季應盡量少吃或不吃辣椒、蔥、姜、蒜、辣椒等熱性食物,少吃油炸、油膩食物,防止秋燥癥狀加重。
【秋季養生小貼士】相關文章:
秋季健康小貼士 11-21
秋季養生小貼士11-17
秋季養生秘訣12-01
秋季飲食養生小貼士11-05
秋季飲食養生小貼士11-12
秋季中醫養生小貼士11-10
白領秋季養生小貼士11-06
秋季女性健康小貼士11-13
秋季養生小竅門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