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上巳節
俗稱三月三,古稱上巳節,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日。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原地區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魏晉以后,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后代沿襲,遂成水邊飲宴、郊外游春的節日。
傳統的上巳節在農歷三月的第一個巳日,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上巳節又稱女兒節。上巳節和花朝節一樣,正逐漸被人們所淡忘。
上巳節是什么節日由來
“上巳”最早出現在漢初的文獻。
《周禮》鄭玄注:“歲時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類”。據記載,春秋時期上巳節已在流行。
上巳節是古代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
《論語》:“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就是寫的當時的情形。
宋代以后,理學盛行,禮教漸趨森嚴,上巳節風俗在中國文化中漸漸衰微。
另外,三月三上巳節與九月九重陽節相對應,正如漢劉歆《西京雜記》稱:“三月上巳,九月重陽,使女游戲,就此祓禊登高。
”一個在暮春,一個在暮秋,踏青和辭青也隨之進入高潮。
上巳節為什么要吃雞蛋
據古代相傳,在楚地人們因為風吹雨打,頭痛病很常見。三月初三,神農路過云夢澤(今孝感),見鄉民頭疼難耐,他找來野雞蛋和地菜,煮給人們充饑。當人們吃了以后,頭不痛了,“三月三,吃地菜煮雞蛋,一年不頭疼”的習俗也延續至今。每年的農歷三月又正是地菜花開得正茂的時候,每年農歷三月,大家都紛紛去采集地菜花煮著雞蛋吃,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種習俗。
地菜又叫薺菜,雖是野菜,但營養豐富,含有大量的胡蘿卜素、B維生素和維生素C,而且鈣、鐵的含量也比較高,具有清熱止血、清肝明目、利尿消腫之功效。
吃薺菜煮雞蛋的好處
農歷三月初三,老南京有吃薺菜煮雞蛋的習俗,老人們說,吃了可以一年當中腰腿不疼、頭不疼。南京民俗專家王涌堅說,三月三吃薺菜煮雞蛋的來歷,說法有很多種。相傳名醫華佗有天采藥時偶遇大雨,便在一老者家中避雨。見老者因頭痛痛苦難熬,便采來一把薺菜,囑咐老者用薺菜煮雞蛋吃。老者吃了3個雞蛋后便痊愈了。還有一種說法是,每年農歷三月初三是漢人迎接祖先靈魂的日子,用吃雞蛋的方式紀念祖先,并希望沾點靈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