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閏月怎么算
求出回歸年日數與朔望月日數最小公倍數:m個回歸年天數與n個朔望月天數相等,也就是應有等式:m×365.2422=n×29.5306,可以求出m和n比例:分子表示回歸年數目,分母表示朔望月數目。農歷采用19年加7個閏月的辦法,即“十九年七閏法”,把回歸年與農歷年協調起來,農歷元旦保持在冬末春初。
農歷多少年閏一次
閏月指農歷,閏年指陽歷。
如果不注意,大概很多人認為“閏月”與“閏年”是一個意思,其實不然,雖說只是一字之差,所包含的意思卻相差很遠。
“閏年”。我們通常所說的一年365天,其實是個約數,準確的數字應是365.2422日。那么一年365天,就與實際的一年相差0.2422日,這樣四年之后就比實際的一年少了近一天。為了彌補這個差值,歷法中規定,4年設一閏,即能被4整除的年份為閏年,另附加規定,凡遇世紀年(末尾數字為兩個零的年份),必然被400所整除才算閏年。如1996年即閏年,2000年也是閏年,而1700年則不是閏年。陽歷閏年的二月有29天,2月29日為閏日,陽歷閏年有366天。也就是說陽歷閏年的二月不叫閏二月,閏月為農歷所特有。
中國舊歷農歷紀年中,有閏月的一年稱為閏月年(簡稱閏年)。一般年份為12個月,354或355天,閏年則為13個月,383或384天。農歷作為陰陽歷的一種,每月的天數依照月虧而定,一年的時間以12個月為基準;為了合上地球圍繞太陽運行周期即回歸年,每隔2到4年,增加一個月,增加的這個月為閏月,因此農歷的閏年為13個月。
農歷沒有第十三月的稱謂,閏月按照歷法規則,排放在從二月到十月的過后重復同一個月,重復的這個月為閏月,如四月過后的閏月稱為閏四月。農歷閏年閏月的推算,3年一閏,5年二閏,19年七閏;農歷基本上19年為一周期對應于公歷同一時間。如公歷的2001年5月27日、1982年5月27日和1963年5月27日這個日子,都是閏四月初五。
閏年和閏月的區別
閏年是公歷的名詞。公歷規定每400年97閏,不逢百的年份能被4整除的,就是閏年,這一年的2月是29天;其余年份的2月是28天。除了2月以外,其它月份的天數沒有平年和閏年的區別。
閏月是中國的農歷的名詞。農歷因為是陰陽歷,所以要兼顧月亮和太陽。由于每個月都要保證十五或者十六是滿月,所以每個月大約是29.5天。一般年份12個月就只有355天。這樣一年年累計下來,會和季節脫節(因為地球公轉周期是365天)。所以每三年左右要加一個月,使得農歷年在長期平均上與公歷年的長度一致,大約是365.2425天。加的這一個月就叫做閏月。農歷的閏月大概是十九年七閏。
閏月出生八字如何計算
眾所周知,農歷算法和陽歷算法存在差異,農歷一年按十二個朔望月計算,只有三百五十四點四天,比陽歷回歸年少十點九天,為了防止有的年份出現“六月飛雪”的現象,協調陰歷與陽歷的季節關系。中國在春秋時代就采用“十九年七閏月”.即在十九個回歸年(六千九百三十九點六天)中,農歷要安插七個閏月,使農歷的寒暑變化與公歷的基本一致。
而2012年,恰巧閏農歷七月,這樣便出現了兩個七月。查閱稱骨算命月骨重表,并沒有說明閏月出生的人的骨重。稱骨算命時,閏月出生的人如何計算呢,是應該用七月的0.9兩,還是八月的1.5兩呢?
都不是。閏月上半月出生的算作本月,下半月出生算作下月。
如今年閏七月十四出生的,當七月算,為0.9兩。
閏月七月十六出生的,當八月算,為1.5兩。
注意,古人用時辰計時,一個時辰相當于現代的兩小時。十二時辰中有一特殊的子時,夜晚11——01點,跨越兩天,如果是夜晚11——12點出生的,當做第二天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