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吃什么
1、年糕
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
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征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fā)財?shù)囊馑肌?/p>
2、萬年糧
廣東部分地區(qū)春節(jié)第一餐要吃“萬年糧”,即做好足夠春節(jié)3天家人吃的飯菜,寓有“不愁吃喝”之意。
3、餃子
除夕、大年初一吃餃子,是北方人的習俗,不過現(xiàn)在不少南方人也加入到吃餃子的行列中。
在除夕時吃餃子,取“更年交子”(來年交好運)之意,大年初一吃餃子則是為了一年交好運。
4、湯圓
大年初一的早餐湯圓一定更具特殊意義,它的取意是:事事如意,全家團圓美滿。
5、面條
長面,也叫長壽面,大年初一的時候吃長壽面,寓意“年年長久”,預祝著壽長百年,不少老年人還保持著這樣的風俗。
6、雞湯
大年初一喝雞湯,象征“平安”。此外家中的主要勞動力還要吃雞爪,寄意“新年抓財”。
7、甜食
大年初一吃甜食,表示新的一年生活美好,甜蜜如意。
大年初一食俗有哪些
北京
正月初一凌晨,燃放花炮,以請財神,正月初一一大早還要向五顯財神廟拜祭。除了吃素餡餃子外,就不做別的飯了,而不做飯要持續(xù)到初五,這幾天就天天吃頭年做好的食物,這叫吃隔年飯,這個風俗是希望日子好過,總有吃不完的飯。除了包餃子、拜年外,人們還要抽空到前門甕城關帝廟燒香,求在新的一年中吉祥順利。
上海
正月初一天微明,各戶男女老少皆穿上新衣新帽新鞋,在早已安好供品的堂上,拜天地、祭祖先。然后少幼齊向家長拜年,接著開門放爆炸迎新,鄰里相見互道新禧。待客必請喝“元寶茶”,在茶內或茶蓋放上青果一枚。用金漆盤裝果品獻客,口中說“恭喜多如意”。
廣東
正月初一家家戶戶廳中大桌上,用紅盤盛滿大吉(即柑)、青橄欖及各式精美糖果,晚輩向上輩敬茶祝福。多數(shù)人家要吃素,早餐后大人攜小孩帶上大吉到親友家拜年,主人請客以大吉、檳榔,共品工夫茶。舞獅班及英歌隊敲鑼打鼓到各村各戶參拜賀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
安徽
正月初一天亮,頭等大事是開大門,接著放爆。晚輩須向長輩磕頭拜年,早飯要吃一種一片片薄片挨在一起叫“步步高”的甜糯米糕。春節(jié)三天,不能掃地、動土、出遠門,怕掃掉財氣。新年寫字,也要用紅紙先寫:“新春發(fā)筆,筆上生花,花中結果,果然寶貴”等字,圖個吉利。
陜西
人們黎明即起,敬神、祭祖,開門放炮,吃餃子或臊子面,這頓飯吃得特別早,餃子中有一兩個提前包上銅錢、銀幣、硬幣,誰吃上了它,表示誰的福份大。在陜北神木、府谷一帶還有“打醋壇”的講究,將燒紅的火炭放進醋里一激,用冒起的蒸氣薰屋子。
內蒙
東方微亮,家家戶戶都在馬尼宏桿子的座盤上點起天燈,隨后再分別祭天、地、火、祖。祭奠完畢,全家人都要用手指彈點一下酸奶,以取吉祥之意。老人正襟危坐,兒女要施跪拜禮敬獻哈達,長輩也要逐個賜祝福詞。隨后,又是全家(夫婦之間除外)互換鼻煙壺以示新年祝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