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艾灸保健須知
季節的變化往往會對人體產生一些影響。年輕人可能感覺不到,但老年人會感受很深。艾灸在中國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其功效與一般針灸相同。立春艾灸保健時具體要注意什么?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立春艾灸保健須知,供大家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立春艾灸養生須知1
每個節氣對于艾棠來說都是忙碌的一天,因此立春就成為了一年中第一個重要的養生節日。皮膚病、心腦血管病等此時也是高發期。此時艾灸對于全年健身、防病十分有利,甚至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立春前后五天艾灸氣海、曲池等穴位,可以助陽氣生長,預防眼疾。
春季養生應順應春季陽氣生發、萬物始發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重在“生”字。從性屬性上來說,春屬木,對應肝。 (這就是五行說,用五行的特點來解釋五臟的生理活動特點。比如肝喜歡調節,有疏泄的功能,木有發的屬性生長,故肝屬“木”)。肝臟的生理特性主要與疏泄有關。志中則怒,郁則邪,調則樂。
在春季心理健康保養方面,應避免生氣、憂郁,心胸開闊、樂觀向上,保持心平氣和的良好心態。同時,我們要充分利用和珍惜春天大自然“衰老”的時期,利用陽氣上升、萬物涌現、人體新陳代謝旺盛的時機。通過適當的調節,春陽之氣得以表達,新陳代謝功能得以正常運行。
中老年朋友如果發現四肢無力,經常抽筋,不妨用艾灸“太沖穴”來補充肝氣。 “太沖穴”是肝經的原穴,是儲存肝經元氣的倉庫。每天艾灸20分鐘,可以養肝護肝。而且每天有意識地重復抓動作也能起到補肝的作用。
溫馨提示,“太沖穴”也是著名的祛氣穴。不過,生氣時最好不要用艾灸刺激“太沖穴”,而是用按揉的方法來排出肝氣。 “太沖穴”的位置,大約是從第一、二腳趾縫向上兩指處。
這只是春季養生的方法之一。每個人的體質不同,養生或者艾灸的方法也有很大不同。
立春艾灸養生須知之二
立春養生重點有兩點:
1、產生陽氣;
2、調節肝氣;
我們立春養生的核心點都是圍繞以上兩點!
艾灸穴位選擇:
大椎、七海、太沖、曲池
大椎,素有“諸陽之會”之稱。此時艾灸可以更好地滋補陽氣,抵御倒春寒,防治感冒。古人云:春灸氣海,秋灸生元。春季是艾灸氣海的最佳時節,有利于人體陽氣的生長。立春前后幾天艾灸曲池穴,可以預防春季常見的眼病、皮膚病。春季,人的肝氣上升,尤其是肝火旺盛的人,此時宜少灸上穴;以肚臍為界,可適當多灸下部穴位,如太沖穴、行間穴、大敦穴等。
中灣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上4寸。
【選穴方法】
步驟一:仰臥位??;
第二步:沿前正中線向下,找到胸骨體與劍突之間的凹陷處,即胸骨劍突聯合;
第三步:胸劍關節與肚臍正中連線的中點就是此點。
足三里
【位置】
在小腿前外側,小腿點下3寸,距脛骨前緣1指(中指)處。
【選穴方法】
第一步:坐;
第二步:張開同側手,將食指第二指節橈側緣與督鼻穴下緣對齊,小指第二指節即此穴。
關元
【位置】
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下3寸。
【選穴方法】
步驟一:仰臥或坐位;
第二步:確定恥骨聯合:沿著小腹前正中線垂直向下推,能摸到一塊骨頭,就是恥骨聯合;
第三步:將臍中點與恥骨聯合上緣連線分成5等份;
第四步:連接線的上3/5和下2/5的交點就是這個點。
神闕
【位置】
在腹部正中艾灸養生,肚臍中央。
【選穴方法】
步驟一:仰臥或坐位;
第二步:肚臍的中心就是這個點。
天樞
【位置】
腹部正中,距臍旁開2寸。
【選穴方法】
步驟一:仰臥位??;
第二步:穿過乳頭畫一條與前中線平行的直線;
第三步:沿著肚臍中間畫一條水平線;
第四步:兩條線與肚臍中部連線的中點交點就是此點。
下灣
【位置】
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上2寸。
【選穴方法】
步驟一:仰臥位??;
第二步:沿前正中線向下,找到胸骨體與劍突之間的凹陷處,即胸骨劍突聯合;
第三步:將胸骨與臍連線分成4等份;
第四步:連接線的下1/4和上3/4的交點就是這個點。
胃術
【位置】
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兩側穴位
【選穴方法】
步驟一:坐位或俯臥位;
第二步:兩側骨盆最高點(髂嵴最高點)連線與后正中線的交點,就是第四腰椎棘突;
第三步:從第4腰椎棘突開始垂直向上推4塊椎骨艾灸養生,也就是第12胸椎棘突;
第四步:第12胸椎棘突下方有一凹陷。這個凹陷處相距2指寬(食指和中指并攏,兩指在中指指間關節橫紋水平處的寬度為1.5英寸),就是這個穴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