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籃球日的意義
國際籃球日是籃球界為紀念在1891年的12月21日舉行的首次世界籃球比賽。籃球起源于美國馬薩諸塞州,由詹姆斯·奈史密斯設計發明的。在1891年的12月21日,舉行了首次世界籃球比賽,后來籃球界就將此日定為國際籃球日。
國際籃球日是幾月幾號
12月21日是國際籃球日,籃球是1891年由美國J·奈史密斯博士創造的,當時稱為“奈史密斯球”和“筐球”,后來因為是向筐中投球,便形象的命名為籃球。首次世界籃球比賽在1891年的12月21日舉行,后來籃球界就將此日定為國際籃球日。
國際籃球日的節日由來
1891年12月初在美國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市基督教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后為春田學院)由該校體育教師詹姆斯·奈史密斯博士發明,當年的籃球規則只有13條,奈史密斯博士于1939年去世,終年78歲。他未曾料到,由他創建的籃球項目竟然在二百多個國家市面流傳著,至今美國籃球還譽滿全球。
為了紀念奈史密斯博士發明的籃球的功績,在春田學院校園內修建了美國籃球名人館-詹姆斯·奈史密斯紀念館。
起初,奈史密斯將兩只桃籃別釘在鍵身房內看臺的欄桿上,桃籃上沿距離地面3.04米,用足球作比賽工具,向籃投擲。投球入籃得1分,按得分多少決定勝負。每次投球進籃后,要爬梯子將球取出再重新開始比賽。以后逐步將竹籃改為活底的鐵籃,再改為鐵圈下面掛網。
到1893年,形成近似現代的籃板、籃圈和籃網。最初的籃球比賽,對上場人數、場地大小,比賽時間均無嚴格限制。
1904年在第3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第1次進行了籃球表演賽。1908年美國制定了全國統一的籃球規則,并有移種文字出版,發行于全世界,這樣,籃球運動逐漸傳遍美洲、歐洲和亞洲,成為世界性運動項目。1936年第11屆奧運會將男子籃球列為正式比賽項目,并統一了世界籃球競賽規則,此后,到1948年的10多年間,規則曾多次修改。
特別是50年代后期以來,規則的改變對籃球比賽的攻守速度,對運動員的身體、技術、戰術以及意志、作風等各方面都不斷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促進了籃球技術水平的迅速提高,女子籃球是1976年第21屆奧運會上才列為正式比賽項目的。
在1891年的12月21日,舉行了首次世界籃球比賽,后來籃球界就將此日定為國際籃球日。
籃球運動的注意事項:
1、保護重要關鍵部位:籃球比賽對抗十分激烈,因此非常容易出現關節韌帶拉傷和扭傷,所以,在運動前,除了要穿合適的高腰籃球鞋以外,還應該佩戴護踝,護膝,以及護齒等。
2、合理的安排運動量:長時間的大運動量不僅會造成身體機能下降和抵抗力下降,而且會妨礙到正常的休息時間。一般來說,每次運動量盡量控制在1小時左右最好。
3、掌握合理的打球技術:打籃球的朋友應該注意基本功的訓練。
4、打完籃球不要喝碳酸飲料:喝碳酸飲料非常容易造成身體的鈣質流失,特別是在剛運動以后。
5、調整身體,放松肌肉:打完籃球以后應該迅速擦干汗水換好衣服,慢慢的走動。等到身體恢復平靜狀態之后再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