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立秋之后早晚涼快嗎
會涼快一些。氣象專家指出,其實立秋的早晚和天氣炎熱并沒有太大的關系,未來會不會出現高溫天氣,還要看副熱帶高壓和冷空氣的情況。如果像前段時間那樣臺風頻繁,或者冷空氣南下的腳步加快,那么出現炎熱的概率就小。一般立秋以后,會重新出現暑熱的現象,這時候“秋老虎”就會出現了。
立秋節氣早晚溫度是多少?
各地溫度不同,南方一般還在25℃左右,北方可能會在20℃左右。
立秋節氣的氣候特點:
立秋,意味著降水、濕度等,處于一年中的轉折點,趨于下降或減少。
進入秋季后,在自然界中,陰陽之氣開始轉變,萬物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蕭索成熟,氣候開始由夏季的多雨濕熱開始向秋季的少雨干燥氣候過渡。季節轉換,南方地區的降雨量、干濕度等變化明顯;北方地區,這些變化不明顯,變化明顯的是氣溫。
立秋并不代表酷熱天氣的結束,立秋后還有一個處暑節氣,處暑節氣后才出暑。所謂“熱在三伏”,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至處暑往往還處在“三伏”期間,所以初秋天氣還很熱,真正涼爽一般要到白露節氣之后。熱與涼的分水嶺在秋季,并不是在夏秋之交。秋天的氣候分為兩個階段,初秋“悶熱”,仲秋后趨向“干燥”、“涼爽”氣候特征。這是一個暑熱與涼寒交替的季節。
立秋節氣要注意什么?
1、感冒
夏秋交替,晝夜溫差較大,抵抗力較差的人群如老人和小孩極易感冒。
解決方法:季節交替需注意防寒,注意室內通風,多吃新鮮蔬果,保證足夠睡眠休息。特別注意不能因為溫差大貪涼就大吃冷飲、洗冷水澡、久吹空調。
2、腹瀉
秋季病菌繁殖快,食物易腐敗,是腸道疾病的多發季節。若有不慎,會出現胃部不適、消化不良,甚至引發腹瀉。
解決方法:夏末初秋,抵抗力較低的人群,在消暑同時,要注意保護脾胃。減少冰鎮食物的攝入,以清淡常溫食物為主,多吃如冬瓜、蘿卜、薏米等。
3、呼吸道疾病
秋天氣候變化復雜,早晚溫差開始大增,呼吸道黏膜不斷收到乍熱乍冷的刺激,抵抗力減弱,給病原體提供了可乘之機。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群再此時期需要注意保護。
解決方法:及時增減衣物,加強戶外活動,增強機體抵抗力。老年人鍛煉要量力而行,可以進行散步、打太極拳等活動。飲食忌油膩,戒煙少酒。
4、秋燥
秋季天氣干燥,人易患“秋燥”,表現在嗓子發干,皮膚干燥,咽喉腫痛,干咳無痰等。
解決方法:日常生活中應多喝水,尤其是加鹽或蜂蜜的白開水;多吃蔬菜和水果;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食品;起居作息相應調整,早起早睡;保持室內通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