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為什么晝夜平分 秋分晝夜平分現象的原因
晝夜交替是由地球的自轉產生的,而秋分這天太陽在這一天到達黃經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全球大部分地區這一天的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
地球時刻不停地在自轉,地面上水平運動的物體,必然相對地發生持續的右偏(北半球)或左偏(南半球)。根據這種現象,人們分析射出的炮彈運動的方向,就能證明地球在自轉。
地球在時刻不停地自轉,由于慣性離心力的作用,地面的重力加速度必然是赤道最小,兩極最大;地球不可能是正球體,而必然是赤道略鼓,兩極略扁的旋轉橢球體。重力測量和弧度測量的結果,證實了這些觀點的正確性,也就從一個側面證實了地球的自轉。
地球時刻不停自轉,由于自轉速度隨高度而增加,物體自高處下落的過程中,必然具有較高的向東的自轉速度,而必然墜落在偏東的地點。為了證實這一點,有人曾在很深的礦井中進行試驗。試驗結果是:自井口中心下落的物體,總在一定的深度同礦井東壁相撞,從另一個側面證實了地球的自轉運動。
春分這天是晝夜平分的情況:
每年公歷3月20日左右,太陽位于黃經0°(春分點)時,為春分。這一天,太陽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幾乎晝夜等長(這里不考慮大氣對太陽光的折射與晨昏蒙影)。春分過后,太陽直射點繼續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開始晝長夜短,即一天中白晝長于黑夜;南半球各地開始晝短夜長,即一天中白晝短于黑夜。故春分也稱升分。
而在南北兩極,春分這一天,太陽整日都在地平線上。此后,隨著太陽直射點的繼續北移,北極附近開始為期6個月的極晝,范圍逐漸擴大;南極附近開始為期6個月的極夜,范圍逐漸擴大。
值得注意的是:北半球各地從冬至開始白晝越來越長,但是從春分開始白晝才比黑夜長;從夏至那天開始白晝越來越短,但是從秋分開始白晝才比黑夜短。
原因是: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各地白晝最短,隨后太陽直射點開始北移,北半球各地白晝越來越長。春分過后,太陽直射點移到北半球,北半球開始白晝長于黑夜。到了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各地白晝最長,隨后太陽直射點開始南移,北半球各地白晝越來越短。秋分過后,太陽直射點移到南半球,北半球開始白晝短于黑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