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寒露應注意哪些事情 寒露養生8大起居飲食須知
1、合理的作息習慣
寒露節氣中養成一個良好的起居作息習慣也是維護人們身心健康的重要方法,其中,對于一些總是愛熬夜的人就需要及時糾正了,只有睡的好人才能有精神,同時,一定要勞逸結合,不要過于疲憊,對于保持充沛的精力很有幫助。
2、良好的飲食習慣
民以食為天,食物是人們每天攝取獲取營養的重要來源,其中,在寒露養生中,人們的神經很容易處于一個興奮狀態,食欲自然會大增,總是忍不住多吃一些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但是,若常食這類食物很容易加重燥邪之氣,進而誘發“秋燥病”, 因此,在飲食中一定要多吃一些新鮮的瓜果蔬菜,少吃生冷、辛辣的食物。
3、預防秋燥
秋天氣候干燥,因而皮膚水分蒸發快,故易造成皮膚干裂、皺紋增多、咽喉燥痛、大便秘結等,因此秋天預防秋燥是重要的保健原則。室內要保持一定的濕度,重視補充機體水分,要避免過勞和劇烈運動使津氣液耗損。為了防止皮膚干燥可涂擦各種護膚霜。但應注意口唇干裂不可擦甘油,更不可用舌頭經常舔口唇,否則會使口唇干燥皸裂加重。
4、多飲湯水
秋季空氣干燥,把進補的物品制成湯水服用比較適宜。一般人宜用食補,即選擇新鮮的白菜、蘿卜、蓮藕等加入魚、肉等做成湯,如花生雞爪湯、蓮藕牛肉湯、菠菜豬肝湯、蘿卜排骨湯等。還可食用有利尿解熱作用的寒涼類水果,如蘋果、雪梨、柑橘、荸薺、葡萄等,可補充大量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秋季氣候干燥,口渴感強,但不宜多飲含氣體的飲料,可選用胖大海加冰糖或白菊花加蜂蜜浸泡,頻頻飲服,既可補充體內水分,又可起保健治療作用。
5、增強體力
秋天氣候漸冷,衣服不可一下增加過多,有意讓機體凍一凍,經受一些寒涼之氣的鍛煉,這也是增強機體對冬季寒冷氣候的適應能力的重要方法。金秋時節天高氣爽,是運動鍛煉的好時期,尤其應重視耐寒鍛煉,如早操、慢跑、冷水浴等,以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
6、預防疾病
秋末氣候轉涼,這個時期是中風和心肌梗死發病的高峰期,極容易導致猝死。患有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和肺心病的人,對氣候的變化也很敏感,很容易導致復發、病情惡化。因此患有這類疾病的患者應特別注意提高警惕加強預防,家中應備有急救與治療藥品,以防萬一。
7、防情緒浮躁
寒露節氣,天地蕭索,葉落風起,人們的情緒很容易受到外界的感染而產生煩躁、壓抑等心浮氣躁癥狀,于是陷入愁秋悲等狀態,尤其是身臨蕭瑟秋風、花木凋零等情境之中。
因此,在寒露節氣中的人一定要注重情緒養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一個良好樂觀的情緒,如果遇到煩心事,需要及時的調適好。
當郁結難梳的時候,不妨約上幾個朋友,一起出門運動、登山郊游,既增強了生活情趣、怡情養生,同時還能在運動的過程中增強人體的呼吸以及血液循環功能,對于強身健體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
8、足部保暖
常言道:"寒露腳不露。"寒露過后,氣溫逐漸降低,因此市民不要經常赤膊露身以防涼氣侵入體內,同時夏季的涼鞋基本可以收起來,以防"寒從足生"。市民可每天晚上用熱水泡腳,這樣可以使足部的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腳足部皮膚和組織營養,減少下肢酸痛發生,緩解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