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閏月飯”也叫“六親飯”,那便是每逢閏年閏月,父母、兄弟必須把女兒、姐妹請回家中相聚就餐。父母在世時,由父母把嫁出門的女兒請回家中,父母不在世的,則由兄弟把嫁出的姐妹請回來吃一頓“閏月飯”。
相傳過去吃“閏月飯”的時間不一,有三個等級之分:上等人吃月初,中等人吃月中,下等人吃月尾。在封建社會,尋常百姓家都不能、也不敢逢月頭請吃“閏月飯”。一方面是懾于權勢人家,另一方面也是自視貧寒。故此只能在月中或月尾安排女兒、姐妹相聚。如今,這“三等制”早已被摒棄淘汰,身為父母、兄弟的都爭先恐后安排在月頭或月中,月尾的“閏月飯”便不存在了 吃“閏月飯”的內涵眾說不一,主要有三:一是說封建社會,婦女們不可能隨時回娘家,“閏月飯”迎合了婦女們回娘家一敘親情的心理。二是說被請吃“閏月飯”的女人們,則是社會公認的有依有靠者,按方言叫“身后”有人,三是說有人請吃“閏月飯”是社會上走得起的人。
如今吃“閏月飯”、“六親飯”習俗,已不僅限于有娘家的人。同事、鄰里間、朋友中也時新吃起“閏月飯”來。好客的女人們,抓住“閏月”這一良辰,安排在“一等”時間里,把女友們請到家中一塊吃“閏月飯”,體現“不是親勝似親”的溫暖情誼。
武夷山的喝茶風俗很多,這里僅介紹一下吳屯婦女喝茶俗。 這里的婦女喝茶俗與其他地區的飲茶風格大不一樣,它不是品茶,也不是飲茶,而是喝茶,它即不用茶杯,又不用熱水瓶,也不用當今最流行的紫砂茶具,而是用飯碗。用的茶葉也不很講究,當地山茶即可。茶水用三角茶壺放在灶門爐前文火煨開 這里的喝茶習俗,男人概不介入,只有女性才有資格入席。設宴喝茶由村里農家婦女輪流作東,當天“茶宴”少不了邀請進村來的女賓客入席。作東者都想借此機會表現自己的手藝和盛情,拿出自己所有的好菜擺上茶宴,讓姐妹們品嘗。銀根緊縮的日子,她們也會想方設法“就地取材”,親手制作小菜,如雪里蕻、豆腐鹵、豆渣餅、腌辣椒、南瓜干、咸筍干、沙炒黃豆、花生等。如今,“茶宴”則豐富了起來。“茶宴”上農家以茶代酒,相互敬茶,且邊喝邊聊,談趣風生. “喝茶”不僅交流女性情感,而且還起到了增進鄰里和睦的作用,發揮著“婦委會”的調解功能。吳屯紅園、上村、大際、小際一帶,這種農家婦女的喝茶習俗沿襲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