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清明掃墓用什么花 清明節祭祀用什么鮮花
清明掃墓的花基本上用白色和黃色的花例如菊花,但是也不要固守著兩色,偶爾點綴下別的顏色,類似淡粉、淡紫、淺藍等,也是不錯的。
菊花:
菊花的品種繁多,有普通大菊、非洲菊、翠菊、米你菊等,顏色也是挑一些黃色和白色作為主色調。
康乃馨:
康乃馨有多頭和單頭,兩者都可以自由選擇,當然了如果你是要以康乃馨作為主色調,那還是建議使用多頭比較好,自然而又有層次感,如果是作為點綴選擇單頭比較好,在處理的時候,要注意此花枝容易折斷。
郁金香:
現在的郁金香大部分只有進口的了,價格上會有點偏貴,就算有國產的,季節不合,長的也不會很好看,所以選擇郁金香的花友們,建議使用點綴,更能透露出一種優雅清秀,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氣質。
百合:
百合花在很多人看來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對比較保守的人更喜歡,現在也處于淡季,價格也便宜,花開出來又很大,可以直接選擇用它當成主花,要點綴別的就簡單配點,不然就直接包成花束也是非常好的,顯得大氣。
清明節掃墓:掛紙(掛青)與培墓
“掛紙”是一種,與祭祖習俗有關。掛紙時,祖先墳墓上的野草清除,并用小石頭或磚塊將墓紙壓在墳上,表示這個墳是有后嗣的,否則很容易被人誤以為是無主的孤墳,而受到破壞。墓紙分為白色、紅色、黃色的古仔紙,以及五色紙(紅黃藍白黑)兩類,現在則多用五色紙,其用意是蓋厝瓦或表示子孫已祭拜過??图胰藪旒垥r比較慎重,先用鋤頭挖一塊綠色的草皮,并把帶來一疊確滴有雞血的黃紙,用草皮壓在墳上,然后在墳地四周擺上十二張銀紙,除了掛墓紙的目的外,還有血祭的象征。
“培墓”也就是“掃墓”,又叫墓祭、祭掃或上墳,就是修墓與祭拜。一般認為,祖先的墳墓和后代子孫的興衰有很大的關聯。因此,富有的人家年年“培墓”,一般的人家除了吉兇葬的前三年要“培墓”外,其他則視情況而定?!芭嗄埂钡臅r間多利用清明節前夕,將墳上的雜草清除,并加以培土整修,如果墓碑上的字體模糊不清,則必須用銀朱重新加以描涂,使其煥然一新。
清明節祭祖的形式
清明節紀念祖先有多種形式:掃墓是最早的一種習俗,這種習俗延續到今天,已隨著社會的進步而逐漸簡化。掃墓當天,子孫們先將先人的墳墓及周圍的雜草修整和清理,然后供上食品鮮花等。由于火化遺體越來越普遍,前往骨灰置放所拜祭先人的方式逐漸取代掃墓的習俗。新加坡華人也在廟宇里為死者立神主牌,廟宇也就成了清明祭祖的地方。有些人家也在家里拜祭祖先。為了使紀念祖先的儀式更有意義,往往讓年輕一代的家庭成員了解先人過去的奮斗歷史。
中華民族的祭祖活動往往在郊外進行,人們把掃墓和郊游結合起來,既陶冶情操,又促進了身心的健康。《紅樓夢》中賈府十分重視清明活動,把采百草、放風箏、蕩秋千作為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充分體現了清明活動在民俗中的重要位置。時至今日,在烈士陵園緬懷革命先烈已經為清明節增添了許多內涵。緬懷革命先烈績,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在清明活動中更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