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預防清明節安全掃墓 清明節掃墓安全措施
1、祭掃點燭、燃香、燒紙,應遠離公共建筑、文物保護單位、消防安全重點單位、易燃易爆場所、山林、草原等。
2、祭掃點燭、燃香、燒紙、燃放鞭炮,應清理周圍可燃物,并進行現場看護,防止灰燼復燃或飛火引發火災;不要在大風天進行明火祭掃活動。
3、祭掃活動時,嚴禁占用、堵塞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消防車通道;家長要教育孩子不玩火。
4、清明節假日外出旅游時,請檢查家中電源、燃氣,清理陽臺樓道雜物,維護家庭防火安全。
5、林區、墓區管理單位應嚴格落實值班和巡查制度,配齊配足消防器材,及時發現、處置火情。
6、發現火災,請撥打火警電話119;發現火災隱患和消防違法行為,請撥打舉報電話96119。
清明節的習俗有哪些
掃墓祭祖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的春祭大節,與春祭相對應的是重陽節的秋祭。清明掃墓,即為“墓祭”,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作為祭祀,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達祭祀者的孝道和對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清明節本屬“祭祖節”,在后世發展演變中才被冠以“鬼節”之名,古時人們祭祖是為了表達孝道、感恩追始,并不將祭祀自己祖先的節日以鬼節稱之。清明祭祀在清明前后,各地有所差異。清明祭祀按祭祀場所的不同可分為墓祭、祠堂祭。以墓祭最為普遍,清明祭祀的特色就是墓祭,清明祭祀被稱為掃墓,主要是由于采取墓祭方式。另一種形式是祠堂祭,又稱廟祭,是一個宗族的人聚集在祠堂共祭祖先,祭完后要開會聚餐等,這種祭祀是團聚族人的一種方式。還有一種情況是家在外地工作的人不能趕回家鄉掃墓,就在山上或高處面對家鄉的方向遙祭。清明節祭祖,按照習俗,一般在清明節上午出發掃墓,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
踏青
清明之時,正是春回大地,人們乃因利乘便,掃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鄉野間游樂一番,回家時順手折幾枝葉芽初綻的柳枝戴在頭上,其樂融融。也有的人特意于清明節期間到大自然去欣賞和領略生機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遠足,一抒在嚴冬以來的郁結心胸,這種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尋春。其含義,就是腳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觀賞春色。
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時光,所以成為清明節俗的一項重要內容。古時婦女平日不能隨便出游,清明掃墓是難得的踏青的機會,故婦女們在清明節比男人玩得更開心,民間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說。
插柳
清明節是楊柳發芽抽綠的時間,民間有折柳、戴柳、插柳的習俗。人們踏青時順手折下幾枝柳條,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編成帽子戴在頭上,也可帶回家插在門楣、屋檐上。插柳的習俗與避免疫病有關。唐人認為在河邊祭祀時,頭戴柳枝可以擺脫毒蟲的傷害。宋元以后,人們踏青歸來,往往在家門口插柳以避免蟲疫。這是因為春天氣候變暖,各種病菌開始繁殖,人們在醫療條件差的情況下,只能寄希望插柳避免疫病了。柳枝插在屋檐下,還可以預報天氣,古諺云:“柳條青,雨蒙蒙;柳條干,晴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