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七稱為什么日 大年初七是什么日子
正月初七稱為人日,也叫“人勝節”,或“七元”。傳說這天是人類的誕辰日,即人的生日,民間曾把這天叫做“人日”“人日節”或“人勝節”。中國人民在這一天戴人勝,吃七寶羹,吃面條,登高賦詩。民俗專家表示,“人日”反映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祈福納吉和求平保安的愿望以及對“人”本身的尊重。
這個古老的節日至少有兩千年以上的歷史,古書如《初學記》、《荊楚歲時記》和《西清詩話》等,皆有記載。詩人尤喜以“人日”為題,賦詩寄意,如杜甫詩:“此日此時人共得,一談一笑俗相看”便是。道教認為,天地時先有雞,再后來是狗、豬、羊、馬,之后才有人的存在。
因此,認為正月初七如果天氣晴朗,則是吉祥,代表那一年能夠出入順利,人口平安。
正月初七這天要吃七樣蔬菜合煮的菜肴,其中不乏寓意勤勞聰明的芹、蔥、蒜。同時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都是“人”日子,要吃面條,其中又分初七是小孩的日子,是絆小孩腿,保佑小孩順順溜溜、平平安安地成長;十七是中年人的日子,要絆住中年人的腿;二十七是老年人的日子,要絆住老年人的腿。
但在北方,尤其山東、遼寧一帶,初七不吃面條而是吃餃子的,因為小孩子又是詆毀自己的“小人”的代稱,而包餃子就是要捏住小人的嘴,使自己在這一年能夠少受到小人壞話的攻擊和詆毀。
溫馨提示: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我們有些迷信的風俗都會逐漸被取締,舊時的風俗習慣多數是人的心理安慰哦。
人日節的主要習俗有哪些?
戴人勝
人日節時,中國女子用彩紙、絲帛、軟金銀等材料制成小人的形狀,戴于頭上。也貼于屏風等處。
贈花勝
是日,人們制作各種花勝(類人勝,樣式為花朵)相互饋贈。
吃七寶羹
人日節,人們用七種新鮮的節令蔬菜加米粉做成羹食用,稱為“七寶羹”。
出游登高
人日節也是仕女出游與文人墨客登高賦詩的日子。唐高適《人日寄杜二拾遺》詩云:“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柳條弄色不忍看,梅花滿枝空斷腸。身在南蕃無所遇,心懷百憂復千慮。今 年人日空相憶,明 年人日知何處?”
稱體重
有的地方,人日時,男女老少都要用鎊稱稱量體重,人的生日嘛,自然要關心一下人的身體情況。
撈魚生
南方一些地區,人們有在人日節“撈魚生”的習俗,撈魚生時,往往多人圍滿一座,把魚肉、配料與醬料倒在大盤里,大家站起身,揮動筷子,將魚料撈動,口中還要不斷喊到:“撈啊!撈啊!發啊!發啊!”,而且要越撈越高,以示步步高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