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最常用哪種植物洗頭發 古人常用核桃還是皂莢洗頭發
古人常用“皂莢”來洗頭,但是肯定不是用核桃。所以大家不要搞錯了,但是也會用淘米水、木槿葉子、草木灰等來清洗頭發。
用皂莢洗頭發的方法
由于皂莢十分堅韌,不能直接用來洗頭,一般將泡制的皂角放在臉盆里加水反復揉搓,至水質變得略顯粘稠便可用來洗頭,其去污、養發的功能極佳。
皂莢的化學結構
皂莢亦稱皂角,豆科植物,直至如今《中國植物志》里仍記載它「莢果煎汁可代肥皂用以洗滌絲毛織物」。之所以這么好用,是因為其中含有的多種大量皂苷類物質:
皂苷的化學結構中,由于苷元具有不同程度的親脂性,糖鏈具有較強的親水性,使皂苷成為一種表面活性劑,水溶液振搖后能產生持久性的肥皂樣泡沫。一些富含皂苷的植物提取物被用于制造乳化劑、洗潔劑和發泡劑等。
古人用皂莢洗頭的起源
所謂“身體發膚受之父母,豈敢毀傷”,古人是不能隨隨便便剪頭發的,所以不管是男子還是女子都有一頭長發(清朝的“月亮頭”為特例)。
尤其在古代,有一頭秀發是成為美女的標準之一。
漢朝的衛子夫就是因為有一頭秀發而被劉徹喜愛帶回宮中成為皇后。《太平御覽》記載:“(衛子夫)頭解,上見其發鬢,悅只,因立為后。”
古人重視頭發,所以也重視洗頭發。“沐浴”一詞中的“沐”字,最初就是指洗頭發。漢朝時,公務員每五天放假一天,就是讓他們回家洗頭發,這個假期被稱為“休沐”。
古代常用洗發劑有哪些
1、草木灰
燃燒之后的灰燼也可以用稻草、秸稈燒成灰,即可用于洗發。一方面其中含有碳酸鉀——溶于水后呈堿性,可與油脂類反應;另一方面類似活性炭,也有吸附污物的功效。但草木灰似乎更多被作為輔材,配合皂莢、木槿葉等一起使用;不知道是不是用量大容易嗆鼻子。
2、燥豆
宋代以前,洗臉、凈手、浴身的時候,沒有成團的“肥皂”,而是使用“澡豆”,是以豆子研成的細末作為主料制成而得名。澡豆的最大特點,正是豆面等天然去污原料與珍貴香料混合到一起,散發優雅的香氣。因此,這樣一種衛生用品的產生,顯然與兩漢以來外來香料貿易的繁盛有關。
3、木槿葉
木槿全身都是寶,用木槿花煎水洗臉,可美化容顏;用葉子汁洗頭可治頭皮癬,頭發容易梳通,滋潤秀發,能讓頭發自然烏黑而且能除去頭皮屑。
4、茶籽餅
茶枯,也叫茶麩、茶籽餅,是油茶籽經榨油后的渣餅,有效成分是皂角甙素,即是一種古代的洗滌劑,也是一種植物源農藥。
5、淘米水
淘米水這個也是很久以前就有人用了。。真心實在又容易獲得。包括但不僅限于大米,麩皮、糟糠、豆類之流似乎都是可用之材;亦可發酵、煮沸后再行使用,各自叫法也很多。
6、胰子
胰子在化學組成上和今天的肥皂極相近。而且,加入了各種花香的產品種類更是多樣,桂花胰子、玫瑰胰子……與今天各種帶有不同香味的香皂已頗相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