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三月三是什么節日 廣西三月三又叫什么節
廣西三月三又稱“三月三歌節”或“三月歌圩”,是壯族的傳統歌節。相傳為紀念壯族歌仙劉三姐而形成的節日,故又稱“歌仙節”。在古代壯族青年男女聚集街頭歡歌、匯聚江邊飲宴。在壯族傳說中,三月三是壯族始祖布洛陀誕辰日。壯族“三月三”習俗,很多人只知道對歌談情,其實壯族“三月三”習俗有很多,搶花炮、拋繡球、吃五色糯米飯等也是有趣的節日習俗。
這一天,壯族搭歌棚,舉辦歌會,青年男女們對歌、碰蛋、拋繡球,談情說愛。歌節一般每次持續兩三天,地點在離村不遠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對歌以未婚男女青年為主體,但老人、小孩都會來旁觀助興。小的歌圩有一兩千人,大的歌圩可達數萬人之多。在歌圩旁邊,攤販云集,民貿活躍,附近的群眾為來趕歌圩的人提供住食,無論相識與否,都熱情接待。一個較大的歌圩,方圓幾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來參加,人山人海,歌聲此起彼伏,煞是熱鬧。田陽縣的喬業都是歷來較大的歌圩。人們到歌圩場上賽歌、賞歌;男女青年通過對歌,如果雙方情投意合,就互贈信物,以為定情。此外,還有拋繡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動。拋繡球主要是娛樂,也作定情信物。當姑娘看中某個小伙子時,就把繡球拋給他。碰彩蛋是互相取樂承歡,亦有定情之意。歌節是民貿的盛會,也是弘揚民族文化的盛會。
包五色糯米飯
節前家家戶戶準備五色糯米飯和彩蛋。人們采來紅蘭草、黃飯花、楓葉、紫蕃藤,用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紅、黃、黑、紫、白五色糯米飯。相傳,這種食品是深得仙女們的贊賞后流傳下來的;也有人說是祭祀歌仙劉三姐的。吃了這種飯,人丁興旺,身體健壯。彩蛋則是歌圩中男女青年用以交際傳達情感的物品。
搶花炮
在農歷三月初三以及秋收之后,廣西一些少數民族地區民間會自發組織搶花炮運動。參與搶花炮的每支隊有8人,隊員通過突破、擋人、變向、快沖等方式沖進對方炮臺,將花炮放入算得分。
規則類似于西方的橄欖球運動,故被稱為“東方橄欖球”。傳統的“花炮”是一個鐵制圓環,直徑約5厘米,外用紅布或紅綢纏繞。比賽場地通常設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數,也不分隊數,每炮必搶,三炮結束。
古時候的三月三怎么過
游賞宴樂
游賞宴樂也是唐代上巳節的重要內容,膾炙人口的杜甫《麗人行》就是描述唐玄宗與楊氏兄妹上巳游宴的情景,其詩稱:“三月三日氣象新,長安水邊多麗人?!像勚宄龃涓?,水精之盤行素鱗。犀著厭妖久未下,鶯刀縷切空紛綸。黃門飛鞍不動塵,御廚絡繹送八珍?!碧拼弁醪]有忘記大小臣子們,在上巳日皇帝往往賜宴群臣,或賜錢讓其舉辦宴會。唐穆宗長慶三年(823年)三月規定:“每年上巳、重陽日,如百官宴會,每節賜錢五百十貫文,令度支支給?!痹诘弁醯拇罅χС窒?,各級官府在上巳日往往舉行盛大的宴會。唐代上巳節的節日食品為煎餅,李隆基《大唐六典》卷十五《太官署》記述光祿寺供應百官膳食,“三月三日加煎餅”,同書卷四《膳部郎中》“節日食料”中亦有“三月三日煎餅”的記載。
吃彩蛋
在唐代,每年農歷三月初三,人們要到河邊去野餐。有的將酒杯投人緩水中,讓酒杯隨流而下,下游不遠處等候的人則將酒杯從水中拾起,然后一飲而盡,這叫“曲水流觴”;有的將煮熟的禽蛋,投人水中,順流而下,等候在下游的人們則將禽蛋從水中取出,然后剝而食之,這叫“曲水浮素卵”;有的則將紅棗投人水池中,然后將紅棗拾食,這叫“曲水浮絳棗”。這種習俗,至今仍在我國一些地區和少數民族中流行。壯族、侗族等兄弟民族,三月三還有吃彩蛋的習俗。每到三月三這天,莽菜便長莖開花,婦女都會采來插在發際。因莽菜的諧音是“聚財”,故此,老百姓又根據民間傳說,于三月初三這一天,在祭祖的時候,借助祖先的神靈和財氣,將新鮮葬菜洗凈后捆扎成一小束,放入雞蛋、紅棗,再配兩三片生姜,煮上一大鍋,全家都吃上一碗。據說食之既可交財運,又可祛風濕、腰腿痛,清火,而且‘還可預防春瘟,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種民間特有的食療習俗。
祓禊
祓禊:“祓”即“祓除”,“禊”即“潔凈”。祓禊是到水中或水邊去清洗身體或衣物,洗去污垢,使身體或衣物潔凈,有祓除不祥之意。“祓禊”之俗,很早就見于史書記載,如《周禮》云:“男巫掌望祀、望衍、授號,旁招以茅?!赫叙D,以除疾病。女巫掌歲時以祓除、釁浴。禊者,潔也?!庇纱丝芍渌子蓙硪丫?。如《藝文類聚》引《韓詩》曰:“三月桃花水下之時,鄭國之俗,以上巳于漆消,執蘭招魂續魄,祓除不祥?!庇忠独m漢書·禮儀志》曰:“三月上巳,官民皆漂于東流水上,自洗灌,祓除宿垢,為太漂?!北砻魅律纤人徐痨?,很早以前就已成為一種全民性的風俗活動,唐時仍然盛行。洗濯祓禊之俗,就其實際功用來說具有衛生健康的意義。
由于冬季的漫長和寒冷,人們很少洗澡。長期不洗澡,自然滿身污垢,蛆虱叢生,極其不衛生,當然也會精神不振,血脈不合,容易產生疾病。因此每當春季來臨之時,人們便會人水洗灌,以達到清潔衛生之目的。但是祓禊之俗帶有祓除不祥之意,則要考慮到一定的心理因素。依據弗雷澤“交感巫術”的原理,祓禊之俗是將人的命運與身上的宿垢和衣服的污穢相聯系,把宿垢和污穢視為疾病、災禍等不祥之物,通過洗灌使其隨水流走,身體和衣服潔凈,那么宿垢附著者和衣服的所有者—人,也就把疾病、災禍等不祥的災難洗去了,當然就可以達到辟邪趨吉、消病除災的目的了。這可能是古人們祓禊的最初動機和目的,只是因為后來禊飲、游樂之俗的盛行,遂使人們忘記了原意,而只以為是宴飲游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