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是什么意思 世界地球日是干什么的
世界地球日是一個專為世界環境保護而設立的節日,旨在提高民眾對于現有環境問題的意識,并動員民眾參與到環保運動中,通過綠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體環境。節日時間在每年的4月22日。
地球日由蓋洛德·尼爾森和丹尼斯·海斯于1970年發起。現今,地球日的慶祝活動已發展至全球192個國家,每年有超過10億人參與其中,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民間環保節日。
起源:
1969年美國民主黨參議員蓋洛德·尼爾森在美國各大學舉行演講會,籌劃在次年的4月22日組織以反對越戰為主題的校園運動,但是在1969年西雅圖召開的籌備會議上,活動的組織者之一,哈佛大學法學院學生丹尼斯·海斯提出將運動定位在于全美國的,以環境保護為主題的草根運動。
1969年蓋洛德·尼爾森提議,在全國各大學校園內舉辦環保問題講演會,海斯聽到這個建議后,就設想在劍橋市舉辦一次環保的演講會。于是,他前往首都華盛頓去會見了尼爾森。年輕的海斯談了自己的設想,尼爾森喜出望外,立即表示愿意任用海斯,甚至鼓動他暫時停止學業,專心從事環保運動。于是,海斯毅然辦理了停學手續。不久,他就把尼爾森的構想擴大,辦起了一個在美國各地展開的大規模的社區性活動。
他選定1970年4月22日(星期三)為第一個“地球日”。就在那年的4月22日,美國各地大約有2000萬人參加了游行示威和演講會。
美國的1970年正是個多事之秋,光纖織物被發明了出來,“阿波羅13號”的悲劇導致登月計劃的失敗,在南卡羅來納州薩瓦那河附近一家核工廠發生泄露事故,當時的美國人,終日呼吸著豪華轎車的含鉛尾氣。工廠肆無忌憚地排放著濃煙和污水,卻從不擔心會被起訴或者是受到輿論的譴責。“環保人士”鳳毛麟角,他們只是列在字典里的單詞,卻很少能夠被人所重視。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首次“地球日”取得了極大的成功。鑒于公眾對環境保護的關心,美國國會在“地球日”這一天休會,近40名參眾議員分別在當地集會上講話。倫特·杜貝斯、保羅·埃利希以及拉爾夫·納德等美國的名流發表了演講,闡明集會的重要意義。25萬人聚集在華盛頓特區,10萬人向紐約市第五大街進軍,支持這次活動。
據統計,這一天全美有2000多萬人、1萬所中小學、2000所高等院校和2000個社區以及各大團體參加了“地球日”活動。人們舉行集會、游行和其他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高舉著受污染的地球模型、巨幅畫和圖表,高呼口號,要求政府采取措施保護環境。1970年的首次“地球日”活動聲勢浩大,是現代美國環保運動誕生的標志之一,并最終推動了美國環境署的建立,以及清潔空氣,清潔水和瀕危物種法案的成型。
保護環境我們能做什么?
保護好森林。積極為人們的植樹造林事業做出貢獻,制止人們的亂砍濫伐行為。不浪費紙張,必要的時候,可以雙面使用紙張。
減少使用塑料制品。減少地球上的白色污染,拒絕使用一次性泡沫盒。
節約用水。要珍惜每一滴水,讓每一滴水都能發揮其真正的用途。最好能夠一水多用,可以用洗蔬菜的水來澆花或者沖馬桶。
我國是一個缺水國家,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一擰水龍頭,水就源源不斷地流出來,可能絲毫感覺不到水的危機。但事實上,我們賴以生存的水,正日益短缺。目前,全世界還有超過10億的人口用不上清潔的水,因此,人類每年有310萬人因飲用不潔水患病而死亡。
節約用電,在滿足生產、生活所必需的用電條件下,減少電能的消耗,提高用戶的電能利用率和減少供電網絡的電能損耗。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人們可以通過身邊的每一個小事做起,像是騎單車、節約用紙、節約用水等行為都是保護環境,必須要采取的措施。保護環境要靠大家,要讓每一個人都樹立起保護環境的意識,這樣才能發揮每一人的力量,來保護環境。
宣傳標語:
1、一起走進“低”時代:做人,要低調;說話,要低聲;錯了,要低頭;生活,要低碳。世界地球日,讓我們低下高傲的頭,為地球祈禱,為彼此祝福。
2、但存方寸土,留與子孫耕。
3、加強法律建設,保護資源環境。
4、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地球。我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宇宙。今天是世界地球日,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支點,失去它就失去一切。
5、4.22世界地球日,吃五谷雜糧,穿天然布衣,住節能住宅,行無車之旅,用厲行節儉。別向大自然索取太多,讓我們懷著敬畏感恩之心,向地球賀壽。
6、生活處處彰顯低碳,環保時時記掛心間,合理開發珍惜資源,持續發展幸福永遠。今天是世界地球日,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保護地球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7、地球是我們惟一的家園。
8、世界地球日,女媧向玉帝要求辭職,理由是臭氧層空洞加大,把自己心愛的五彩石都捐獻去補天了,更糟糕的是人類不僅不理解,還說誰讓你去當小工的?
9、世界地球日,奏響低碳生活進行曲,以藍天為樂譜,以綠樹為音符,以碧水為琴弦,彈奏出環保最強音,為地球母親祈禱平安。你我手相牽,低碳護家園。
10、保護地質地貌景觀,珍惜地質遺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