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節的風俗有哪些
三月三薺菜煮雞蛋:農歷三月三,國人有吃地菜煮雞蛋的習俗。薺菜又稱地菜、田兒菜等,是生長在田頭地角的一種野菜。雖說是野菜,卻鮮香可口、營養豐富。春天正是采食薺菜的季節。春食薺菜也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傳統習俗。
三月三舉家出游:三月初三,舉家出游,有的人家帶著酒菜在郊外野餐,而這時正是迎春第一支杏花開放的時期,古有“三月杏花香”的說法,在城市內蟄伏了一個冬天的人們,春暖乍寒,人們走向郊外成了“三月三”的一個活動了。
放風箏:“正是人間三月三,風箏飛滿天”,三月初三還有放風箏的民俗,風箏的來源有很多的說法。有人說曾為戰爭中傳遞情報的功具等,但在民間是一種游戲。大人、孩子都喜歡放風箏,有人認為是一種健身活動。人們也認為經過了冬天,應該到戶外活動,所以三月初三放風箏。
三月三情人節:在少數民族內仍保留三月三情人節的習俗。比如這一天苗族姑娘穿著盛裝,來到一個固定的地方展示她們的美麗。
上巳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上巳節,俗稱三月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上巳節是古代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人們結伴去水邊沐浴,稱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飲、曲水流觴、郊外游春等內容。
時至今日,三月初三在中國西南地區的一些少數民族地區,仍是一個隆重而盛大的節日。“三月三”節日依舊在壯族、侗族、布依族、瑤族、黎族、畬族、土族等少數民族中流傳。
最典型的當屬壯族,每年三月三廣西壯族自治區都會放假兩天。從云南大理每年三月三日舉行的潑水節活動中,依稀還可看到古時上巳節祓禊之俗的影子。
上巳節各個民族的活動
漢族:上巳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的一個節日。古代每到這一天,人們都到水邊洗滌污濁,以祓除不祥,稱為“祓禊”。除在水邊祭祀、沐浴之外,人們還宴飲行樂、踏青郊游。
壯族:“三月三”是壯族的重大節日之一,是傳統駱越文化的主要表現,統稱為“三月三”歌圩。三月三趕歌圩,搭歌棚,舉辦歌會,青年男女們對歌、碰蛋、拋繡球,談情說愛。
侗族:上巳節這天舉行搶花炮、斗牛、斗馬、對歌、踩堂等活動,亦稱“花炮節”。
布依族:上巳節這天殺豬祭社神、山神,吃黃糯米飯,各寨三四天內不相往來。
瑤族:以三月三為“干巴節”,是集體漁獵的節日,并將捕獲的野物魚類按戶分配,共享收獲的歡樂,后云集于廣場,唱歌跳舞,歡度佳節。
黎族:稱三月三為“孚念孚”,節日那天,黎族人民集合在一起,預祝“山蘭”、狩獵雙豐收。老人們攜帶腌好的山味和釀好的糯米酒,來到村中最享眾望的老人家里,席地圍坐,在芭蕉葉和木瓜葉上痛飲。
畬族:以三月三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烏米飯,全家共餐,饋贈親友。同時還聚集一起盤歌、跳舞,紀念這一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