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四有什么風俗臘月二十四這天家家戶戶需要干什么
掃塵。臘月二十四即除塵日,所謂“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家家戶戶清掃蛛網、揚塵、清洗。
掃塵既有驅除病疫、祈求新年安康的意思,也有除“陳”(塵)布新的情感愿望,此習俗向人們傳遞著過年忙碌氣氛的信號。這一風俗反映了中國人民愛清潔、講衛生的傳統,寄寓了人們美好的期盼,至今仍保持頑強的生命力。
相關記載:
《呂氏春秋》中已有記載,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前掃塵的習俗。按照民間說法,“塵”與“陳”諧音,所以“掃塵”也叫“掃陳”。年節掃塵有“除舊布新”的含義,掃塵蘊含了人們“推陳出新”、“辭舊迎新”、“破舊立新”的愿望和期盼,其用意就是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去。這一風俗反映了我國人民愛清潔、講衛生的傳統,寄寓了人們美好的期盼,至今仍保持頑強的生命力。
宋人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卷六中描寫北宋汴京時云:“十月一日年節,開封府放關撲三日,士庶自早相互慶賀?!?/p>
宋吳自牧《夢粱錄.除夜》:“十二月盡,俗云月窮歲盡之日,謂之除夜。士庶家不論大小家,俱灑 掃塵掃門閭,去塵穢,凈庭戶,換門神,掛鐘馗,釘桃符,貼春牌?!?/p>
明中葉陸容在《菽園雜記》卷五中說“京師元旦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來交錯道路者連日,謂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親友多出實心。朝官往來,則多泛愛不專……等等”。
清人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描寫,“男女以次拜家長畢,主者率卑幼,出謁鄰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賀,謂之‘拜年’。至有終歲不相接者,此時亦互相往拜于門……?!币喾Q“除塵”、“除殘”、“撣塵”、“打埃塵”等。舊時至農歷二十日,大家小戶準備過年。在祀灶前后至除夕,例有一次衛生大掃除,墻角床下及屋柱屋梁等處一年的積塵,均須于此日以掃帚清除干凈;箱柜上的金屬把手等,也應擦拭一新。甚俗起源甚古。
清徐崧、張大純《百城煙水.蘇州》“二十七日掃屋塵,曰除殘?!?/p>
清顧祿《清嘉錄.十二月.打埃塵》:“臘將殘,擇憲書(指歷本)宜掃舍宇日,去庭戶塵穢,或有在二十三日、二十四日及二十七日者,俗呼打埃塵?!?/p>
掃塵的禁忌事項:
1、盡量用新掃把 老一輩的人在春節前進行大掃除,會用竹葉扎成掃把,打掃屋頂、墻壁和洗滌家具。原因是民間相信青綠的竹葉屬剛陽之物,除有去舊迎新意思外,還有驅陰除穢去邪作用。如果不用竹葉,也盡量用新的掃把來掃。
2、可由里而外掃 至于清掃時垃圾應掃往內或往外,沒有對錯之分,但若講究的人,會按由里而外的順序,這樣才能把所謂的“穢氣”掃走。關鍵是,一定要將家具徹底打掃干凈,容易藏污納垢的廚房、廁所,平時就應清理干凈,才不至于積存濁氣,門、窗、玻璃為明堂,更須清潔干凈,前途才會光明。
3、紅紙掩神靈 如果家里有神靈和祖先牌位等,為免不敬,可使用紅紙稍微遮掩神像或祖先牌位,免被沾上灰塵。
4、清理破爛物品 大掃除前先清理一下屋內,把買了超過一年而用不著的東西捐給慈善機構或老人中心,讓物品發揮它的功能。不要的家具、擺設、衣服、鞋子、廚具、舊報紙等全部清除,如果堆了一屋子破爛,財神爺不被嚇跑才怪。
5、修補殘屋、器具 若家里的馬桶淤塞、水管漏水、壁紙剝落發霉、木地板腐爛、窗簾布泛黃等,千萬不可掉以輕心。就風水而論,這都是敗宅的起始,該修不修,任憑你擺再多的吉祥風水物品,也無濟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