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2016秋季新品發布會的主題是“S”。官方解釋是,S代表Super,意味著更快的速度和更好的體驗。前幾代以S命名的小米手機主要以提升速度和增強規格為主,今年也不例外。但不同的是,小米5s/5s Plus的S可能也代表著驚喜。有很多驚喜只有使用后才能體會到。
基本參數:
小米5s&5s Plus體驗視頻
4種顏色+兩種工藝,不驚艷但優秀
經過幾年的技術積累,加上需要重點關注線下渠道,可以說從小米5開始,小米手機的外觀設計有了明顯的提升,包括相對低端的紅米系列。或許正如雷軍在本次小米秋季新品發布會上透露的那樣:米粉們非常喜歡小米5,但如果能推出金屬后蓋的版本就更好了。也可能是為了保證小米手機外觀的多樣化。這次,小米5s/5s Plus的機身改為全金屬,并且有4種顏色、兩種工藝可供選擇。銀色和玫瑰金版本采用啞光磨砂材質。金色和深灰色均采用高光拉絲工藝打造,我們拿到的兩款手機均為深灰色。
整體來看,雖然都是正面黑色、背面灰色,但小米5s/5s Plus的設計風格完全不同。前者延續了小米5的機身輪廓,為了保證單手握持的舒適度,背面做了弧形處理。而且得益于全金屬封裝,不再有像小米5玻璃(陶瓷)后蓋+金屬中框那樣的破碎感。不過,經過幾天的體驗,我們也發現,小米5的邊框5s的機身稍窄,沒有過多的切割,這使得握持時手指與機身的接觸面積稍小,滑倒的幾率也比較大。 5s Plus的風格則更加硬朗。一方面,金屬框架更寬,握持更穩定。另一方面,它的拉絲紋理也比較明顯,金屬光澤偏冷。
我們再看一下細節。由于小米5s采用了超聲波指紋識別模塊,為了保持前臉簡潔,小米放棄了標志性的“隊長”多任務??鍵和“小于號”返回鍵,取而代之的是兩個小圓點。小米5s Plus有一點奇怪的是,1499元起的紅米Pro后蓋是一整塊金屬,而2299元起的5s Plus則采用了三段式設計,上下兩塊塑料烤漆具有金屬拉絲的顏色,但還是有輕微的色差,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整機的質感。
?除了前面板屏幕尺寸的差異外,最明顯的就是小米5s的超聲波指紋識別區域
?我們拿到的小米5s/5s Plus都是深灰色小米5s和小米5 的對比評測,但設計風格完全不同。為了單手握持,5s背面有一定的弧度,拉絲紋理不明顯;而5s Plus的線條更硬朗,拉絲質感更強。
?拍照是小米5s/5s Plus本次更新的重點。小米5s首發索尼IMX378傳感器,而后者則采用黑白+彩色雙攝方案。
?SIM卡槽插入后完美貼合。小米5s和機身有輕微色差,而5s Plus則一模一樣。
?兩款手機均采用USB Type-C接口,揚聲器和麥克風也采用對稱設計
頂級性能,5s Plus功耗控制更出色
9月20日和21日,華碩和樂視相繼在內地發布了自家搭載驍龍821處理器的手機——ZenFone3 Monarch和LePro3。后者甚至在發布會上公布了安兔兔跑分成績。突破了16.3萬,但沒幾分鐘就被超越,被超越的是小米5s Plus。作為傳統保留品,拿到小米5s/5s Plus后,我們依然運行了安兔兔V6.2.1正式版,但令人不解的是,兩款手機的跑分不僅遠沒有達到160000+,而且還遠遠沒有達到160000+的水平。 CPU主頻和RAM更高的小米5s Plus跑分實際上低于小米5s。并恢復出廠設置,升級到最新版本的系統,效果模式下多次嘗試后問題依舊。我們只能理解是因為工程機的原因,或者安兔兔調整了兩臺機器的跑分。
不過,沒有必要關心這個。也許一旦你收到零售版并運行它,它會再次達到160,000+。流暢度沒啥好說的。已經是目前最好的配置了,各種大型3D游戲都可以正常玩。功耗方面,我們對小米5s/5s Plus各進行了15分鐘的測試壓力測試。他們的體溫分別為39℃/37℃。 CPU頻率越高,溫度越低。看來5s Plus比較寬敞的內部空間對于散熱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續航方面,小米5s/5s Plus播放半小時視頻耗電4%/3%,待機10小時耗電9%/2%。 5s Plus較大的電池優勢得到體現,而小米5s的待機功耗則明顯不夠好。需要優化。
小米5s
小米5sPlus
安兔兔評測及跑分
136062
130503
壓力測試體溫
39℃
37℃
半小時視頻測試功耗
4%
3%
10小時待機功耗
9%
2%
?5s 4+128GB版本配備壓感屏,支持3D Touch。但目前它支持的應用程序很少,并且內置的APP也很少。
?我們拿到的5s/5s Plus分別是4+128GB/6+128GB版本。核心配置的差異主要體現在CPU頻率和RAM大小上。
超聲波指紋識別速度快、“耐臟度”高
我們在今年第38期特別策劃《關于iPhone 7/7 Plus的七個答案》中已經提到,超聲波指紋識別解決方案是高通在MWC 2015上公布的小米5s和小米5 的對比評測,只是正式量產上市,而且還是小米5s 。眾所周知,目前主流的手機指紋識別是電容式解決方案,即在前面板或后蓋打孔,植入并暴露指紋識別模塊進行觸摸。超聲波可以穿過常見的手機材料(如玻璃、金屬、塑料),因此無需在機身上打孔。發射器置于前后面板下方,超聲波穿透手機表面實現指紋識別。
可以看到,小米5s的home鍵依然有一個孔,不過這個孔并沒有像其他電容式指紋識別手機那樣打穿面板。 5s上的洞其實是一個“坑”,相當于把Home鍵區域的玻璃挖得薄了一些。這樣做的好處是,無論是顏色還是光澤度都和前面板一模一樣。另外,少開一個孔,理論上可以增加機身強度。那么你可能會問,既然超聲波可以穿透玻璃面板,何必還要挖洞呢?一方面,這是為了幫助用戶定位,避免一開始不知道手指該放哪里。另一方面,考慮到控制功耗和提高識別率的目的,相對較薄的材料也更有利于超聲波穿透。
從用戶體驗的角度來看,小米5s的指紋錄入速度比目前主流的電容識別手機要慢。這主要是由于延遲造成的。每次放下手指,都需要一定的時間來閱讀。當然,考慮到指紋只輸入一次,也無所謂。但在識別速度上,至少我們無法物理感知小米5s的解鎖速度,比其他電容手機要慢一些。另外,從我們的濕手測試來看,小米5s的“臟持率”確實高于電容識別方案,這也是超聲波指紋識別的優勢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5s 4+128GB版本支持壓感屏,可以像iPhone 6s/7系列一樣實現3D Touch操作。但是,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首先,目前5s支持的程序很少,基本只有幾個內置應用,第三方APP幾乎沒什么用。其次,它的壓感屏幕無法調節按壓力度,而且從我們的經驗來看,它需要比較大的力量才能激活,對于女生單手操作來說可能有些困難。第三,目前支持壓感屏幕的手機基本上都是激活壓感菜單,然后滑動選擇子菜單。然而,5s 需要第二次點擊。希望小米在后續的固件更新中能夠改進。
?小米5s最大亮點——超聲波指紋識別,全球首次量產。為了方便用戶適應,小米還在玻璃上挖了一個小坑。注意,是坑,不是洞。
5s拍照和iPhone 7一樣,但雙攝模式有延遲
說起5s相機,它是小米此次官方宣傳的第一個重點,力度幾乎是小米歷代手機中最高的。之所以會出現如此“大戰”,是因為5s首發了索尼迄今為止最大的手機拍照傳感器——IMX378。其尺寸達到1/2.3英寸,與普通DC基本相同。套用相機行業的一條法則:基數大就是王道。小米5s Plus的攝像頭比較暗。它并沒有沿襲Redmi Pro一大一小的雙攝方案。而是采用目前雙攝手機(華為P9、360 Q5系列)常用的黑白+彩色攝像頭。奇怪的是,5s Plus并沒有刻意強調景深虛化,甚至沒有后對焦模式。雙攝像頭的價值更多在于通過算法拍攝出更高質量的照片,并且能夠拍攝黑白照片。
在拍攝體驗上,兩者幾乎完全相同,啟動、對焦和照片存儲都很快。不過,開啟雙攝模式后,5s Plus的照片存儲會出現明顯的延遲。即從按下快門按鈕到完成存儲基本上需要1秒左右的時間。這顯然是后期合成造成的。導致很多情況下無法用雙攝模式拍照,因為這么長的照片存儲時間會大大增加模糊的機會。事實上,5s Plus默認并沒有啟用雙攝像頭。此外,小米5s/5s Plus還新增了合影優化和RAW兩種拍攝模式。前者可以一次拍攝多張照片,并利用人臉識別和算法合成一張每個人的漂亮照片。
實拍畫質方面,通過與iPhone 7的對比,我們可以看到三者的繪畫風格有明顯的不同。小米5s/5s Plus比較接近,色彩比較飽滿,而iPhone 7則顯得有些清新、沉悶。不過,得益于更大的光圈,iPhone 7屏幕的整體亮度無論是白天還是暗光環境下都更高。就分辨率而言,5s是最好的。可以看到,日光樣張放大后,樹葉和道路護欄的紋理更加清晰。在暗光環境下,5s和iPhone 7在噪點控制方面都表現不錯,而5s Plus感覺更涂抹一些。而且在暖光的照射下,白平衡也發生了漂移,紫砂壺的顏色明顯偏黃。另外,我們仔細對比了5s Plus開啟雙攝模式時拍攝的照片。開啟后飽和度更高,噪音控制也更好。建議在可以固定手機的暗光環境下使用。
?拍照新增合影優化和RAW模式。 5s Plus(右)由于采用了彩色+黑白雙攝像頭,因此比 5s 多了一顆黑白攝像頭。
室外日光樣張,從上到下,小米5s/小米5s Plus/iPhone 7
室內弱光樣張,從上到下分別是小米5s/小米5s Plus/iPhone 7
?開啟雙攝模式后(下),5s Plus拍攝的照片飽和度更高,噪點控制也更好。
總結:也許一切都是為了離線
早在2014年,中國智能手機行業就開始發生變化,各大廠商不再大力擁抱線上渠道。事實上,從2014年第四季度到2015年第一季度,線上渠道整體銷售額下降了20%以上,而同期線下渠道卻增長了近80%。到了2015-2016財年,這一趨勢變得更加明顯。毫無疑問,線上營銷成本正在逐漸增加,電商渠道紅利時代已經結束。這也是為什么雷軍在今年秋季新品發布會上宣布“從今年年初開始,需要3到4年的時間,在中國開設1000家零售店”。正是這種品牌發展戰略直接體現在小米的產品上。
別說是普通消費者,就算是資深米粉也未必能夠理解小米最近推出的新品。首先,紅米從千元機走向了2000元機,其尊享版甚至比小米5高配版還要貴。接下來我們就別提更新已經上市的小米Note了。快兩年了。然后是小米Max。再加上這次發布的5s Plus,小米已經集齊了所有大屏手機的后綴。另外,由于各種原因,在技術和配置上也存在大量的重疊。總之,“看不懂”的背后,是小米對產品的調整和梳理,以更好地迎合線下渠道和消費者。
以小米5s/5s Plus為例。外觀改為啞光磨砂/高光拉絲全金屬工藝。畢竟很多線下用戶還是更喜歡或者認為金屬機身更高端。不用說,配置全部升級到了目前安卓陣營的最高水平。畢竟,小米還是一個線上起家的品牌。無論有多少雙眼睛注視它,它都不能丟失參數。首款索尼IMX378傳感器;超聲波指紋識別,零售店里的這些黑科技能夠給消費者比促銷頁面更直觀的科技感……所以我們不妨大膽猜測,小米未來的新品研發和營銷將會更傾向于線下用戶,而小米5s/5s Plus僅僅是一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