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氣溫急劇上升,已經(jīng)達到40多攝氏度,每天下班回家都熱得不行,更別說做飯了,那么這個時候吃什么好呢?
在江浙滬一帶,立夏前必吃的食物就是燒火,上海人更是愿意吃任何與燒火有關(guān)的東西。那么燒火到底是什么呢?
這種腌制食品可能是腌雞、腌鴨、腌鵝、腌牛肚、腌雞翅、腌鳳爪,當然最常見的還是腌毛豆。
一盤劣質(zhì)食物,兩瓶冰啤酒,一陣陣攜著熱浪的微風,仿佛夏天才剛剛吹過。
吃壞東西,《楚辭》里的一段浪漫故事。
發(fā)酵毛豆
“壞”還不夠,還要加上“好”——“壞”與“好”,這兩個漢字原本有著令人擔憂的形象鹽?h雞爪的做法,但接觸到中國人身上,立刻就由腐朽變?yōu)樯衿妫蔀橐槐P散發(fā)著陣陣香氣的美味佳肴。
本品酒糟來源自古,古人用糧食釀酒,所剩的酒糟稱為酒糟,據(jù)記載,早在先秦時期就有食用酒糟的習俗。
屈原在江邊時,心里想著:“世間渾濁,唯我清;眾人皆醉,唯我清醒。”漁父回答說:“眾人皆醉,何不食其渣,飲其酒?”雖然讀起來有些費勁,但不難從中一窺先秦古人的飲食景象。“歠,飲也。醨,淡酒也。”一群衣冠楚楚的王公子孫坐在地上,捧著渣滓,喝著淡酒。后來,這句話成了成語“哺渣歠醨”,意思是隨大流。
吃糯米之風,隨先秦而傳,至東晉,以酒香食之,已成風俗。此時,吃糯米已不再像先秦那樣難吃,糯米已演變成美味的糯肉。
不值得在正式場合出現(xiàn)?不好:不存在。
劣質(zhì)品的魅力到底有多大?只要看看《青衣錄》里的記載就明白了:
“隋煬帝到江都,吳忠用酒釀螃蟹進獻,每進獻時,都把蟹洗凈,貼上金龍、鳳凰、花卉、云紋等圖案。”
這就是吃貨對待美食的基本態(tài)度,皇帝吃之前還會親自擦拭蟹殼,再貼上特制的金龍鳳紋,這有多稀罕啊!
《紅樓夢》第八回中寫道:“寶玉昨日夸贊東府珍嫂的鵝掌好吃,薛姨媽連忙拿自己腌制的鵝掌給他嘗。寶玉笑道:‘這下酒真好!’薛姨媽便命人拿上等酒來。”不難看出,“鵝掌鴨舌”也應是大觀園里一道常見的下酒佳肴。
如果你翻閱文學經(jīng)典,你仍會發(fā)現(xiàn)發(fā)酵食品隨處可見。《水滸傳》中有一篇寫道:“潞城縣有個賣發(fā)酵食品的人,名叫唐牛兒。”當時,賣發(fā)酵食品成為商人謀生的職業(yè),可見發(fā)酵食品的盛行程度。
《紅樓夢》中,寶玉特別愛吃薛姨媽家的腌鵝掌,賈家廚房的腌鵪鶉也深受賈母的青睞,甚至撕下一兩塊牛犢肉來嘗,可見其美味程度。
唐魯孫在《唐魯孫食話》中也留下了一段珍貴的回憶:腌制魚一定要用青魚,活青魚要用大籽鹽涂滿魚身內(nèi)外,腌制風干后用糯米酒浸泡,待纖維堅韌、肉色鮮紅時,將原汁原味的糯米酒堆在魚塊上,加入姜絲、蔥絲、豬油丁,用小火蒸熟,直至香味四溢,讓人心醉神迷。
美食家袁枚的《隨園食單》中,就有腌制肉、腌制雞、腌制魚、腌制菜的菜譜,就連蔬菜,也都腌制過,以增添風味。
這是什么味道?蘇州美食家陸文福對此深有感觸。他說:“發(fā)酵食品的味道比酒醇厚,比醬清淡,是一種歷經(jīng)滄桑后的淡然,同時又自然帶著一種世故的深沉回味。”我只能說,很準確!
你看我背后有這么多大牌明星撐腰,我的命(來世)有多難,你們都知道吧?
烈日炎炎,不是折磨,而是讓人心疼。
就這樣,憑借著耐心和實力,“造火”破繭而出,脫離了“造”字。它不是劣質(zhì),也不是糟粕,而是造火,自有體系。元代戲劇家白樸說:“造火有兩功,酒為千古興衰。”普通人說得更直接:“凡入口中之物,皆可為造火。”
灶火是飲食界的一朵奇葩,而且并非只在上海有。
江南自古就是稻米產(chǎn)地,也是米酒的故鄉(xiāng)。農(nóng)民有釀米酒的習慣,俗稱“老白酒”。加點紅曲,就成了米酒。秋收之后,糧食入倉,家家戶戶都開始釀米酒。酒多了,酒糟自然就多了。
舊時,吃酒糟需要花不少功夫來制作酒糟醬。說到吃,中國人不怕麻煩。先把酒糟反復磨成糊狀,倒入米酒,加少許鹽,用勺子攪拌均勻。用盤子蓋住碗,靜置半日以上。最后用紗布濾出汁液,這就是香氣撲鼻的酒糟汁。將做好的食物煮熟晾涼,再浸泡在酒糟醬中。這就是熟酒糟的烹制方法。
另一種烹制生酒糟的方法,風味獨特。將酒糟與米酒按比例混合,加水調(diào)成酒糟糊,涂在生食上。冷藏三天后取出,漂洗干凈,再蒸食或煮成湯,香氣獨特。
醉、棗均以酒為媒介,故有“棗、醉一家”之說,但二者仍有區(qū)別。
發(fā)酵食品味道醇厚,而醉食味道爽口。美食專家趙恒在《食客隨筆》中對此有深刻的論述。他說,發(fā)酵食品與醉食的區(qū)別就在于有“火”與無“火”,發(fā)酵食品是慢慢浸透的,去火需要下功夫。
在我的口味里,雖然都是涼菜,但發(fā)酵食品的口感更豐富細膩,變化多端。需要細細品味鹽?h雞爪的做法,讓味道在舌尖一層層綻放。放入口中,先嘗到食材本身的質(zhì)感,或脆、或糯、或韌,再嘗到隱藏的酒香,再嘗一口,也有不同風味的香氣。發(fā)酵需要時間,時間會產(chǎn)生濃厚的東西。
時間讓簡單的食材變得鮮活起來,就像我們?nèi)粘5拈喿x和寫作,日積月累,最終我們的生活就像一罐腌制好的糟粕,香氣撲鼻,回味悠長……
(ps:說了這么久還沒把菜譜發(fā)出來,哈哈,有點無賴,今天只是預告一下,明天才正式把菜譜發(fā)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