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個節氣,在大暑結束之后即將迎來的節氣就是立秋,氣溫會逐漸的下降,不會像三伏天一樣的烈日炎炎,人們會逐漸的感受到涼爽的氣候,水果也會逐漸的成熟,在秋天的時候有許多種美味的水果可以采摘。
句子解析
關于大暑很大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句子就是大暑三秋近林鐘九夏移單卻很少有人知道這句話出自哪里,這句話是來自元朝詩人《詠廿四氣詩大暑六月中》首聯,在如此炎熱的夏季,一般詩人都會想著如何避暑。元稹也是這樣,在漫漫長夜,詩人熱得睡不著覺,不知不覺就走到了屋外納涼。明月何其皎潔,將子夜照亮。詩人夜晚是如何度過大暑節氣。他看到了星河皎潔,月光澄明。最重要的是,他看到了其他季節看不到的螢火蟲。而螢火蟲,只有在大暑最熱的季節才會出現。
三秋近指立秋
在詩中,詩人不僅像我們描述了大暑的景色,還告訴了我們大暑的下一個節氣是立秋。大暑節氣一到,秋天的腳步就近了;到了農歷六月,夏季的時序發生了轉移,由仲夏變為季夏。在首聯中,詩人從大處落筆,點明大暑節氣的時序特點。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個節氣,過了大暑就是立秋,所以詩人說“三秋近”。《白虎通》記載:“六月謂之林鐘何?林者,眾也。萬物成熟,種類眾多?!痹谶@里,詩人以“林鐘”代指農歷六月,在六月,大暑節氣前后,夏季由仲夏變為季夏,所以詩人說“九夏移”。
原詩賞析
元稹《詠廿四氣詩大暑六月中》
大暑三秋近,林鐘九夏移。
桂輪開子夜,螢火照空時。
苽菓邀儒客,菰蒲長墨池。
絳紗渾卷上,經史待風吹。
譯文:大暑來了,秋天也就不遠了,“林鐘”律音起,夏天就要過去了。
一輪圓月開啟子夜時光,螢火蟲憑空翻飛照亮夜空。
準備菰米邀請飽學詩書的客人,菰蒲鋪滿碧綠透涼的水面。
不要卷上紅色紗帳昏昏欲睡,古代典籍等著清風來翻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