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在氣象災害多發季節,大家應該多關注天氣預報或預警的相關新聞,這樣好提前做好準備。在發生氣象災害前,我們要提前做好應對。那么,大家知道如何應對氣象災害?氣象災害的種類有哪些?一起來看看,
如何應對氣象災害
一是學。要學習各種氣象災害及避險知識。
二是備。做好個人、家庭物資準備。建議家庭準備十項防災物品:清潔水、食品、常用藥物、雨傘、手電筒、御寒用品和生活必需品、收音機、手機、繩索、適量現金。如有嬰兒,還需準備奶粉、奶瓶、尿布等嬰兒用品;有老人,還要為老人準備拐杖、特需藥品等。
三是聽。通過正規渠道,如電視、廣播、報紙、“12121”電話、手機短信等,及時收聽(收看)各級氣象部門發布的災情信息,不可聽信謠傳。
四是察。密切注意觀察周圍環境的變化情況,一旦發現某種異?,F象,要盡快向有關部門報告,請專業部門判斷,提供對策。還有,災前要選好避災安全場所。
五是斷。在救災行動中,首先要切斷可能導致次生災害的電、煤氣、水等災源。
六是抗。災害一旦發生,要有良好的心態,坦然面對,鄉村干部要帶領大家積極避險抗災。
七是救。利用自己學過的一些救助知識,組織大家自救和互救,比如在大水、大火中逃生的自救和互救;利用準備的藥品,對受傷生病者進行及時搶救;特別要注意衛生防疫工作。
八是保。除了個人保護外,積極參加防災保險,比如,人身意外保險、農作物保險等,以減少經濟損失。
九是演。鄉村黨支部、村委會根據本地區氣象災害特點,與相關部門配合制定氣象災害應急避險預案,在氣象災害頻發季節到來之前,檢查措施落實情況,并組織進行防災演習。
氣象災害發生
不同的等級災害是否采取的措施會不同?
一級預警,采取的防御措施,因為發生24小時之內發生的災害可能性很小。
二級預警,24小時內發生的災害可能性也比較小。
需要暫停地質災害隱患點附近的戶外作業,而且要加強24小時內的檢查巡查等。組織搶救隊伍,發現一些異常情況,采取必要的措施,盡快撤離受危險的群眾。
三級預警,24小時內災害發生的可能性是較大的。
四級預警,24小時之內災害發生性可能大。
需要暫停地質災害隱患點附近的戶外作業,而且要加強24小時內的檢查巡查等。組織搶救隊伍,發現一些異常情況,采取必要的措施,盡快撤離受危險的群眾。
氣象災害的種類
氣象災害,一般包括天氣、氣候災害和氣象次生、衍生災害。
天氣、氣候災害,是指因臺風(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暴雨(雪)、雷暴、冰雹、大風、沙塵、龍卷、大(濃)霧、高溫、低溫、連陰雨、凍雨、霜凍、結(積)冰、寒潮、干旱、干熱風、熱浪、洪澇、積澇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災害。
氣象次生、衍生災害,是指因氣象因素引起的山體滑坡、泥石流、風暴潮、森林火災、酸雨、空氣污染等災害。
氣象災害有20余種,主要有以下種類:
⑴暴雨:山洪暴發、河水泛濫、城市積水;
⑵雨澇:內澇、漬水;
⑶干旱:農業、林業、草原的旱災,工業、城市、農村缺水;
⑷干熱風:干旱風、焚風;
⑸高溫、熱浪:酷暑高溫、人體疾病、灼傷、作物逼熟;
⑹熱帶氣旋:狂風、暴雨、洪水;
⑺冷害:由于強降溫和氣溫低造成作物、牲畜、果樹受害;
⑻凍害:霜凍,作物、牲畜凍害,水管、油管凍壞;
⑼凍雨:電線、樹枝、路面結冰;
⑽結冰:河面、湖面、海面封凍,雨雪后路面結冰;
⑾雪害:暴風雪、積雪;
⑿雹害:毀壞莊稼、破壞房屋;
⒀風害:倒樹、倒房、翻車、翻船;
⒁龍卷風:局部毀壞性災害;
⒂雷電:雷擊傷亡;
⒃連陰雨(淫雨):對作物生長發育不利、糧食霉變等.
⒄濃霧:人體疾病、交通受阻;
⒅低空風切變:(飛機)航空失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