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每年到了夏季的時候,很多朋友都會關注三伏天的情況,比如飲食是大家比較關心的事情。最近有一些朋友來咨詢小編,三伏天該吃什么?三伏天牢記先清后補飲食原則,一起來看看。
三伏天該吃什么
1、苦瓜
苦瓜味苦,夏季進食最為合適。因為吃它具有清暑瀉火、解熱除煩等作用。炎熱的天氣,很容易讓人感到心煩意亂,建議多吃些苦瓜,幫助泄去心中的煩熱,同時還能夠排出身體內的毒素。
其中,如果你不排斥苦瓜的話,建議選擇涼拌的方法進食,因為這樣的烹飪做法,能夠很好地保留苦瓜中含有所有維生素。
2、絲瓜
這可是好東西,吃它不僅能夠美容祛斑,還能夠清暑涼血,而且解毒通便效果也很強。因此,夏季的時候吃它是非常不錯的。
建議做成絲瓜湯進食最合適,這樣子除了可以補充絲瓜中的營養物質,還可以補充水分,從而彌補因為大量出汗而流失的養分。
3、冬瓜
冬瓜雖然也屬于寒涼之性的蔬菜,但是并沒有苦瓜的寒性那么強。所以說,這種蔬菜大部分人都能吃,在夏季吃它有助降火去燥、解渴消暑等,是非常不錯的消暑蔬菜。
冬瓜的吃法也挺多的,比如說清炒,或者說煮湯,或者燉湯都是可以的。一般來說,日常多半用它與花蛤、排骨一起燉湯食用。
三伏天牢記先清后補飲食原則
解暑防燥好食物
絲瓜湯、綠豆湯不可少
適合伏天的食物首選是絲瓜,解暑防燥,絲瓜里含有人參中的成分——皂苷,特別適合伏天食用。入伏之后,天氣炎熱,往往會覺得胃口不好,消化也不好,涼拌絲瓜入口涼爽,嫩脆多汁,滿口清香;做清湯或者與排骨、雞湯一起煲湯都能解除油膩,令人胃口大開。涼拌絲瓜的做法簡單,可以不用醬油、醋和味精,只用少許鹽和香油,突出絲瓜原味。
跟絲瓜湯媲美的,當然是綠豆湯了。綠豆湯具有清熱解毒,止渴消暑的作用。湯色碧綠比較清澈的可達到清熱功效,湯色渾濁消暑效果差,但是清熱解毒的作用強。
綠豆和薏苡仁相同比例煮綠豆薏米湯,可以祛除暑濕。做法很簡單,將洗凈的薏苡仁和綠豆用清水浸泡,先煮薏米,大火將水煮沸以后,用小火煮30分鐘,再放入綠豆煮熟煮爛,起鍋時加入少許冰糖調味即可。
綠豆排骨湯也是夏季餐桌上常見的佳肴:準備1斤排骨,綠豆50g,生姜10g,陳皮5g,調味品適量。將排骨切段汆水后,與切片的生姜、綠豆及陳皮一起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燒開后,轉用中火煲湯45分鐘至1小時調味即可。健脾胃藥食同源的就是吃山藥,煲湯或者直接蒸熟吃都可以。若配合薏米、赤小豆煲湯飲用祛濕效果顯著。補充夏季丟失的大量水分酸甘的食物,常見的有菠蘿、西瓜、蓮子、冬瓜、西紅柿和扁豆等,中醫講“酸甘化陰”就是這個意思。清熱解暑的食物除了常見的綠豆湯,還有苦瓜、苦蕎、苦菜,因為口味較苦,大家不太容易接受,而且脾胃虛寒體質的人不適宜多食用。
三伏天飲食
三伏天溫補陽氣
羊湯、姜茶都是不錯的選擇
說了半天清熱解暑的食物,那么三伏天吃什么補陽呢?三伏天飲食強調順時而養,重點是養護體內陽氣。“喝伏羊”,北方的人們應該聽說過,就是三伏天喝羊湯。羊肉性溫、味甘,入腎經,脾胃虛寒以及腎陽虛衰的人喝羊湯有很好的溫中暖腎、補益氣血的作用。喝完羊肉湯,會出一身熱汗,濡養臟腑的同時還能出汗排毒,有益身體健康。
有的人不習慣羊湯的膻味,可以白天少量喝姜茶發發汗,特別是胃寒腸弱的人。但是對于胃熱有火的人群,就不能喝姜茶給自己“添堵”了。
姜茶不喜歡的話,還可以用西洋參片3-5克,配上枸杞3-5克、沙參3-5克、麥冬3-5克、石斛3-5克,放在保溫杯里泡水,補氣補血,平衡陰陽。如果沒有血糖問題,伏天可以一直喝。
伏天雖熱 不要太貪涼
部分地區夏季酷暑潮濕,人們容易出汗,不僅大量水液流失,還有許多微量元素的消耗。出汗時陽氣易隨之外泄,倘若外界環境河流密布,寒濕之氣較重,人們貪食生冷易導致內環境寒濕,脾胃失調,實則現痰濕中阻,虛則虛寒內生,為冬季發病埋下伏筆。
因此應根據自己的體質選擇合適的食物,消暑的同時不要太貪涼。若是脾虛濕盛的人可食用一些健脾祛濕的食物;愛吹空調、喜冷飲冰啤酒的人導致脾胃虛寒,則可選擇溫陽補益的食物,補補陽氣。
另外,三伏天汗出多了會損失不少蛋白質氨基酸,B族維生素、維生素C和鉀、鈉等礦物質。老話說: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卷雞蛋,可見三伏天里吃的主食也有講究。從營養價值的角度來講,把白面和大米相比較,白面粉中的蛋白質更高一些,B族維生素和多種礦物質也比精白大米約高出一倍,所以吃面更有利于補充營養。面條也不用總是用精白面粉做的,可換成蕎麥面、綠豆面、雜豆面等口感更豐富,配上黃瓜絲、豆腐絲,營養價值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