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近年來,各類媒體越來越關注一個氣候學名詞,這就是厄爾尼諾。據說,許多氣候現象都是與厄爾尼諾有關,那么,大家知道什么是厄爾尼諾現象呢?厄爾尼諾現象的定義是什么?一起來看看。
什么是厄爾尼諾現象呢
厄爾尼諾是熱帶大氣和海洋相互作用的產物,它原是指赤道海面的一種異常增溫。現在其定義為在全球范圍內,海氣相互作用下造成的氣候異常。由于這種現象經常發生在年末圣誕節前后,所以當地人成為“圣嬰”(厄爾尼諾)。厄爾尼諾發生時,由于水溫高、浮游生物減少,魚得不到食物而大量死亡,所以以魚為食的海鳥也將死亡或遷徙。
厄爾尼諾現象又稱厄爾尼諾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帶大范圍內海洋和大氣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產生的一種氣候現象。它的基本特征是太平洋沿岸的海面水溫異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漲,并形成一股暖流向南流動。它使原屬冷水域的太平洋東部水域變成暖水域,結果引起海嘯和暴風驟雨,造成一些地區干旱,另一些地區又降雨過多的異常氣候現象。正常情況下,熱帶太平洋區域的季風洋流是從美洲走向亞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溫暖,給印尼周圍帶來熱帶降雨。但這種模式每過幾年便會被打亂一次,使風向和洋流發生逆轉,太平洋表層的熱流就轉而向東走向美洲,隨之便帶走了熱帶降雨,出現所謂的“厄爾尼諾現象”。
厄爾尼諾現象總是呈周期性出現的,每隔2~7年出現一次。自1997年的20年來厄爾尼諾現象分別在1976~1977年、1982~1983年、1986~1987年、1991~1993年和1994~1995年出現過5次。1982~1983年間出現的厄爾尼諾現象是20世紀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在全世界造成了大約1500人死亡和80億美元的財產損失。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后,隨著全球變暖,厄爾尼諾現象出現得也越來越頻繁。
厄爾尼諾現象所造成的危害后果非常嚴重。它曾使南部非洲、印尼和澳大利亞遭受過空前未有的旱災,同時帶給秘魯、厄瓜多爾和美國加州的則是暴雨、洪水和泥石流。有一次厄爾尼諾效應曾造成500余人喪生和80億美元的物質損失。由于厄爾尼諾現象給全球帶來巨大的災難,這種現象已成為當今氣象和海洋界研究的重要課題。
厄爾尼諾起因:
當南半球赤道附近吹的東南信風減弱后,太平洋地區的冷水上泛會減少或停止,從而形成大范圍海水溫度異常增暖,傳統赤道洋流和大氣環流發生異常,導致太平洋沿岸一些地區迎來反常降水,另一些地方則干旱嚴重。
在正常狀況下,北半球赤道附近吹東北信風,南半球赤道附近吹東南信風。信風帶動海水自東向西流動,分別形成北赤道洋流和南赤道暖流。從赤道東太平洋流出的海水,靠下層上升涌流補充,從而使這一地區下層冷水上泛,水溫低于四周,形成東西部海溫差。但是,一旦東南信風減弱,就會造成太平洋地區的冷水上泛減少或停止,海水溫度就升高,形成大范圍的海水溫度異常增暖。而突然增強的這股暖流沿著厄瓜多爾海岸南侵,使海水溫度劇升,冷水魚群因而大量死亡,海鳥因找不到食物而紛紛離去,漁場頓時失去生機,使沿岸國家遭到巨大損失。
厄爾尼諾圖片
研究發現,厄爾尼諾事件的發生與地球自轉速度變化有關,自50年代以來,地球自轉速度破壞了過去10年尺度的平均加速度分布,一反常態呈4~5年的波動變化,一些較強的厄爾尼諾年平均發生在地球自轉速度發生重大轉折年里,特別是自轉變慢的年份。地轉速率短期變化與赤道東太平洋海溫變化呈反相關,即地轉速率短期加速時,赤道東太平洋海溫降低;反之,地轉速率短期減慢時,赤道東太平洋海溫升高。這表明,地球自轉減慢可能是形成厄爾尼諾現象的主要原因。
當地球自轉減速時,“剎車效應”使赤道帶大氣和海水獲得一個向東慣性力,赤道洋流和信風減弱,西太平洋暖水向東流動,東太平洋冷水上翻受阻,因暖水堆積而發生海水增溫、海面抬高的厄爾尼諾現象。